全程導醫網 徐州東方醫院/心理頻道:回想起當初治療的波折歷程,張女士很感慨:一個小胃病引發了這么多問題,甚至曾經讓自己一度絕望。在東方醫院,張女士被確診為軀體形式障礙。專家提醒說,軀體形式障礙表現形式多樣,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小胃病總是看不好
張女士的胃病是從3年前開始的。
3年前的春天,張女士感覺到胃不舒服,就去醫院做了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張女士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胃潰瘍。當時,醫生也提醒張女士,這個病可能會復發。
幾個月以后,張女士開始感覺到胃痛,于是再次到醫院就診。
吃藥輸液連著治療了幾個月,張女士的胃痛還沒有徹底緩解,她就開始著急了。有一次,在吃了一個醫生開的胃藥之后,張女士的胃不疼了,這本來是好事,但張女士驚訝地發現胃雖然不疼了,卻開始頭疼了。
于是,張女士再次走進醫院,開始看頭疼的問題。在骨科檢查頸椎,在神經內科檢查腦部,檢查結果都顯示張女士頭疼的原因不好確定。
為了治療頭疼,張女士輾轉多家醫院。多方治療不見緩解,張女士開始感覺到絕望,天天在家里暗自哭泣。
張女士開始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癥。在家人的建議下,張女士來到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找到了專家梁光利。
軀體形式障礙
梁光利第一次接診就發現張女士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非常擔心,尤其是對自己的胃及頭痛的擔憂特別明顯。此外,張女士在飲食方面非常仔細,嚴格按照網絡上查詢的要求進食。為防止頭痛,她出門就戴上帽子,裹上厚厚的圍巾保護頸椎。
查看張女士以往的就診病歷,梁光利發現她并沒有什么軀體疾病。腦、頸椎CT、胃鏡及相關的血液檢查,均沒有大的問題。與此同時,張女士卻仍然反復的頭痛不適,家人也反映她這兩年明顯的情緒不好、煩躁,對身體過分的關注,總是擔心自己會得病。
經過檢查和分析,梁光利最后診斷張女士患了軀體形式障礙。對癥治療以后,張女士的癥狀很快緩解,重新恢復正常生活。
梁光利介紹說,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以持久地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癥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征的神經癥。病人因這些癥狀反復就醫,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即使有時存在某種軀體障礙,也不能解釋所訴癥狀的性質、程度,或其痛苦與優勢觀念。經常伴有焦慮或抑郁情緒。盡管癥狀的發生和持續與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難或沖突密切有關,但病人常否認心理因素的存在。本障礙男女均有,為慢性波動性病程。
據介紹,軀體形式障礙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如:①胸痛或心前區不適;②呼吸困難或過度換氣:⑧輕微用力即感過度疲勞;④吞氣、呃逆、胸部或上腹部的燒灼感等;⑤上腹部不適或胃內翻騰或攪拌感;⑥大便次數增加;⑦尿頻或排尿困難;⑧腫脹感、膨脹感或沉重感。這些癥狀可能在一位患者身上存在一種或多種。
軀體形式障礙包括軀體化障礙,未分化的軀體形式障礙,疑病障礙,軀體形式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持續的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
常見誤區
誤區一:我患的是疑難雜癥?
患者有時有某種軀體疾病,但這種軀體疾病雖然存在,經醫生的檢查,發現疾病的性質和嚴重程度與患者的臨床感受完全不符。經過醫生解釋、說明后患者仍擔心自己的疾病,或者仍存在嚴重的臨床不適感。這種不適經反復多次治療仍然不好,很多時候被認為是“疑難雜癥”,其實這很可能是軀體形式障礙的表現。
誤區二:軀體形式障礙患者是不是最后才看精神科?
軀體形式障礙識別率低,很多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或者有些患者雖然意識到自己的病不是軀體疾病,擔心或者拒絕看精神科,致使就診過程“路漫漫”。
如何早期識別,及時看精神科?如果有下列表現,可及時看精神科:
病人反復求醫,向醫生陳述軀體癥狀,不斷要求醫生給予檢查,且對檢查無異常仍不放心,也不管醫生關于其癥狀并無軀體疾病基礎的再三解釋。
病人的癥狀可以限于身體某一部位或器官,也可以遍及全身各處。
可以長期固定不變,也可以不時變換花樣或到處游走。
有的主要是訴述各種不適感,有的則主要是一套推斷和解釋。
有的暗示性很高,看的醫書愈多,癥狀和病也愈多。
有的聲稱他的病是古今中外還沒有過的,跟醫學書上描述的任何一種病都不同。
有的病人有反暗示,吃什么藥都有“副作用”,以致拒絕用藥。
病人確信患有某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疾病,盡管根據不足,但也不是毫無理由。
病人認為其疾病在本質上是軀體性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若病人不能說服醫生接受這一點,便會憤憤不平。
專家支招
軀體形式障礙的患者治療中首先要對醫生有足夠的信任,否則任何治療方法都不會取得效果。在軀體形式障礙的治療中藥物和心理治療是兩個非常必要的選擇。
藥物治療:很多患者擔心服用抗精神病類藥物會導致“精神病”,長期服用會導致腦子變“憨”。實際上這些擔心是沒有必要的。為什么服藥能改善患者的情緒,改善患者的癥狀?有人發現情緒沖突時體內的神經內分泌、植物神經及血液生化改變導致血管、內臟器官、肌張力等改變,這些生理反應被患者感受為軀體癥狀。因此在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的治療中,藥物常常會成為治療的首選方式,這也是最為簡便的治療方式,只要按時服用藥物就可以了。確診為軀體形式障礙后要及時藥物治療,有不少患者在癥狀好轉后急于停藥,致使癥狀反復。本病的治療有一個減藥和鞏固過程,其時間的長短取決于病程、個性及生活環境等因素。
心理治療:軀體形式障礙產生與患者的個性特征、患者所處的工作生活環境、突發性事件以及患者對待疾病的態度有關。接受一些心理的方法.改變以往對待癥狀、對待工作生活的錯誤態度,使已經偏離正常尺度的心理回歸到正常的軌道,達到改善應對癥狀的目的。也要提醒患者,癥狀一旦有所緩解要積極地參與到工作生活中去,通過對疾病關注的轉移來改善癥狀。
專家介紹:梁光利,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精神衛生專業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主要專業方向雙相情感障礙的診斷及治療,擅長抑郁癥、焦慮癥(包括驚恐障礙、廣泛性焦慮癥)、創傷后應激障礙、軀體形式障礙、睡眠障礙等精神疾病的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及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在精神障礙中的應用,以及婚戀問題、親子問題、青少年行為問題等日常困擾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