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科普:日常生活中,吞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動作。然而,對于一些人來說,看似簡單的吞咽行為卻成了困難與挑戰。他們正面臨吞咽障礙的問題。
吞咽障礙是指多種因素引起的下頜、舌、軟腭、雙唇和咽喉等器官結構和(或)功能受損,不能安全、有效地將食物送入胃內,可能導致食物卡在喉嚨或進入肺部,引起不適甚至危險。
了解吞咽過程
吞咽是一個復雜的反射動作,包括五個階段:口腔前期、口腔準備期、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

口腔前期,通過視覺和嗅覺感知食物;口腔準備期和口腔期,食物被咀嚼并混合唾液,形成易于吞咽的食團,并被遞送到咽部;咽期,當食物到達咽喉時,會引發一系列肌肉運動,關閉鼻咽腔,打開喉部,使食物進入食道;食管期,食物被推送到胃中。
吞咽障礙原因
吞咽障礙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帕金森病)、頭頸部癌癥、胃食管反流病、年齡相關性肌肉退化等。此外,情緒壓力、藥物副作用、手術并發癥等也可能導致吞咽困難。
異常癥狀識別
1. 食物梗阻感 吃東西時感覺食物卡在喉嚨或胸骨后,難以順利下咽。
2. 吞咽疼痛不適 吞咽過程中出現疼痛或明顯的不適感。3. 頻繁咳嗽清嗓 進食時頻繁咳嗽、清嗓子,可能是食物誤入氣道的表現。4. 食物進入鼻腔 吞咽時能感覺到食物進入鼻腔,這種情況通常會引發不適。5. 體重與營養問題 長期吞咽障礙會導致進食困難,進而出現體重減輕、營養不良的狀況。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醫生會進行一系列檢查,包括病史詢問、吞咽功能檢查、吞咽造影等,以確定吞咽障礙的原因。
科學應對策略
食物選擇有講究 為吞咽障礙患者提供半流質食物,如雞蛋羹、菜泥等,將質地較硬或較干的食物制成糊狀,使用小而淺且邊緣鈍的湯匙,避免使用吸管,食用稠的食物比稀的安全,能刺激觸、壓覺和唾液分泌,使吞咽變得輕松。
調整進食體位 輔助患者在進食時保持適宜體位,如座位進食,頭部稍稍向前傾斜,不能坐起的患者保持半臥位,應抬高床頭30度至40度,以利于吞咽動作。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對于有呼吸困難、容易嗆咳、昏迷的急性期腦卒中病人,應及早給予胃管鼻飼,避免誤吸發生,病情好轉后逐漸改經口進食。
專家介紹

三 瑛
副主任中醫師 醫學碩士
中國康復醫學會言語康復專委會運動性言語障礙康復學組委員,江蘇省康復醫學會中醫康復學會委員,徐州市醫學會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專業,長期從事神經康復、骨關節康復及慢病康復的評估及診療工作,多次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南京腦科醫院、南京體育學院進修。
擅長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失語癥、構音障礙、吞咽障礙的評估與治療;運動損傷、高血壓病、糖尿病等慢病的評估與運動處方制定。
門診時間:周五全天 聯系電話:68692505,18795422853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