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科普:春暖花開的季節,人體肝氣隨自然之氣生發,可一旦生發不暢,郁而化火,就容易出現上火癥狀,便血就是肛腸科常見的表現之一。出現便血不必驚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需要正確認識和應對。
偶爾一次便血可觀察
很多人發現便血就擔心是直腸癌,其實偶爾一次便血,且顏色鮮紅,大便次數和形狀無變化,血點滴而下或噴射而出,大多不是直腸癌。這種偶爾便血常因勞累、熬夜、飲酒、生氣等“上火”因素引起,是身體的一種自我調節,類似中醫的“放血療法”。出血后,局部充血減輕,壓力降低。多數情況下,調整飲食作息,便血可自愈。若實在不放心,或難以排除直腸癌可能,可進行電子腸鏡檢查。

反復便血應及時就診
門診曾有一位身高一米八五,體重二百多斤的34歲壯漢,便血半年未重視,導致嚴重貧血,血紅蛋白降至56g/L(正常是110-160g/L),來就診時身體極度虛弱,站都站不穩,面色蒼白。這位患者不知道慢性失血危害極大,尤其是無痛性的便血,時間久了會引發貧血,導致身體乏力、脾臟增大、心率加快,長期還可能造成心肌肥厚、心衰。出現反復便血,應先采用藥物治療,如外用痔瘡栓、痔瘡膏、口服止血的藥物。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便血并非全因上火
曾接診一位女性患者,反復便血,各處求醫,服用多種清熱止血藥效果都不明顯。這位患者面色白,舌頭色白,舌苔也白,邊有齒痕,問之怕冷,脈無力。經診斷,她并沒有上火癥狀,考慮便血為脾陽不足、固攝無力所致。根據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黃土湯”,結合患者體質調整藥方后,僅三劑藥就止住了便血。所以,便血時不能盲目用清熱止血藥,應準確判斷病因,辨證施治。
暗紅便血需高度警惕
暗紅色的便血必須要引起重視,尤其是伴有大便次數突然增多或減少,大便形狀改變,家族里有腸癌病史,近期體重莫名下降等情況,必須高度重視,及時到醫院就診并做電子腸鏡檢查。腸癌發病呈年輕化趨勢,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電子腸鏡是有效、便捷、經濟的檢查手段。
便血雖常見,但背后的原因復雜多樣。我們要關注便血癥狀,正確判斷,科學應對,必要時及時就醫,守護好肛腸健康。
專家介紹

夏友光 副主任中醫師
碩士研究生 省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盆底醫學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大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徐州市中醫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市中醫學會中醫外科委員會委員。
擅長以中西醫療法治療中醫肛腸科常見病、多發病,對于重度環狀混合痔、高位肛周膿腫、高位復雜性肛瘺等肛腸科復雜性疾病的治療及手術方法,有著深入的研究,并達到了良好的臨床效果。2014年作為主要參與者獲得徐州科技局二等獎;分別參與和主持了2020年和2021年徐州市衛生健康委科技項目課題;在國家級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門診時間: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