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近日,徐醫附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成功開展2例藥物誘導睡眠內鏡-呼吸機壓力滴定技術,在模擬正常睡眠的情況下,結合呼吸內鏡與多導睡眠監測儀監測參數,準確找出氣道具體阻塞部位及阻塞的程度,并且給予呼吸機壓力滴定,指導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個體化精準治療。
36歲的吳先生,反復打鼾5年,伴有憋醒、白天嗜睡,記憶力明顯減退。3月前行多導睡眠監測顯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重度低氧血癥。后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CPAP),但吳某一直不能適應呼吸機治療,治療效果差,以至于對呼吸機治療比較排斥,故入住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無獨有偶,患者張先生,今年42歲,反復打鼾伴呼吸暫停10余年,入院后行多導睡眠監測提示:重度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夜間重度缺氧。建議患者夜間行無創壓力滴定治療,但患者內心比較排斥呼吸機,想尋求手術治療。
在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陳碧主任的主持下,經過睡眠及呼吸內鏡團隊詳細討論,決定在呼吸內鏡中心對兩位患者進行藥物誘導睡眠內鏡(Drug Induced Sleep Endoscopy,DISE)-壓力滴定治療。2023年12月21日,睡眠呼吸障礙亞專業帶頭人張文輝主任醫師和呼吸內鏡團隊季磊副主任醫師在徐醫附院麻醉科劉蘇主任、裴玉平主任的麻醉支持下,分別給兩位患者進行了藥物誘導睡眠內鏡-壓力滴定治療。天津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萬南生和麻醉團隊句仁華主任受邀進行了技術指導。
經過檢查,發現患者吳某上氣道多層面重度(腭帆、口咽側壁、舌根)狹窄,VOTE評分達5分,誘導睡眠期間最底血氧飽和度僅61%,雙水平正壓通氣壓力25/10cmH?O時上氣道才基本打開,患者自備呼吸機最高壓力僅20cmH?O,且為單水平正壓通氣,故效果差,舒適度不佳,建議更換呼吸機。患者張某上氣道為環形狹窄為主,VOTE評分為4分,討論外科手術治療不是首選,建議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可選擇單水平正壓通氣,壓力可選擇18cmH?O。
▲呼吸機滴定壓力為14cmH?O時,上氣道阻塞處幾乎完全閉塞,鼾聲大作
▲呼吸機滴定壓力為18cmH?O時,上氣道阻塞處部分開放,仍有輕微鼾聲
▲呼吸機滴定壓力為25cmH?O時,上氣道阻塞處基本完全開放,鼾聲消失
因DISE-壓力滴定檢查要求睡眠、內鏡團隊及麻醉團隊共同協作,密切配合。OSAS患者大多是困難氣道患者,保證此類患者檢查過程中的安全也具有非常高的難度,故在國內開展DISE-壓力滴定技術醫院并不多。該技術的順利開展提高了淮海地區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治療實現精準化、個體化,避免治療的“千篇一律”,也顯示了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睡眠呼吸障礙亞專科和呼吸內鏡亞專業相互促進,能夠切實為臨床解決問題的良性發展態勢。今后,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將繼續提高呼吸疑難病癥及危重癥的診療能力,為淮海經濟區百姓提供更加優質、精準的醫療服務。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
俗稱“鼾癥”,該疾病會引起夜間反復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睡眠紊亂,會導致夜間口干咽干,多飲多尿,次日早晨頭暈頭痛,長期可引起記憶力減退、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腦缺氧性損傷或腦卒中),甚至出現夜間猝死,OSAS號稱“夜間殺手”。OSAS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改善生活方式(減重)、家用無創正壓通氣呼吸機治療等,部分患者可選擇口型矯治器(止鼾牙托)、外科上氣道手術。以前主要依據疾病嚴重程度、清醒時的上氣道影像,同時結合個人經驗來制定治療方案,但容易造成選擇方案不精準,治療效果不佳,病情易復發等問題。
藥物誘導睡眠內鏡(DISE)
DISE是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該技術通過藥物誘導OSAS患者進入睡眠狀態,再使用電子內鏡動態觀察患者睡眠狀態時上氣道塌陷部位及程度,同時分析與多導睡眠監測儀監測參數的關聯性,準確判斷有無氣道阻塞及具體阻塞部位,給予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同時,在DISE條件下進行可視化的呼吸機壓力滴定,能直觀看到上氣道阻塞部位在呼吸機壓力滴定時的開放情況。另外,DISE還可以幫助醫生確定一些患者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失敗的原因;當上氣道手術失敗時,也可以通過DISE再次評估上呼吸道阻塞情況進而尋找原因,制定相應的補救措施。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