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頻道/就醫信息:(通訊員/姚萌) 血小板是人體內止血、凝血的重要成分,孕婦臨產前出現血小板減少是十分兇險的情況,很容易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大出血,危及母嬰生命。
近日,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九病區,在王蕊主任和吳惠瑩主任的帶領下,聯合醫院多學科,成功救治瘢痕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低至危急值的危重孕婦,順利誕下健康寶寶。再次彰顯了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省級孕產婦危急重癥救治中心的過硬技術和高超水平。
兩次剖宮產孕婦合并血小板減少
今年31歲的杜女士,有多年血小板減少的健康問題,在二胎懷孕時就發現了很嚴重的妊娠期血小板減少,剖宮產手術過程中還因血小板過低做過輸注救治。
當第三胎意外懷孕后,杜女士第一時間到當地醫院檢查、建卡。當地醫生看到血常規結果非常吃驚,告知了她繼續妊娠的風險并建議終止妊娠。
然而,杜女士非常珍惜小生命的到來,不想就此放棄,希望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隨著妊娠期的進展,杜女士產檢發現血小板越來越低,當地醫院建議她盡快轉院待產。在朋友的推薦下,她來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 ,慕名找到產科吳惠瑩主任。
“我對自己的情況很了解,非常危險,其他醫院也不敢接收。所以,一開始就奔著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奔著吳主任來的。”杜女士說。
了解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
孕期血小板減少,會對產婦和胎兒帶來哪些危害?
吳惠瑩主任介紹,目前國內認可的血小板計數正常范圍是(100-300)×10^9 /L,當孕期連續兩次血常規顯示血小板計數<100*109 /L,考慮診斷為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
產婦在孕晚期來到門診,血小板下降到只有20×10^9/L,處于極低的危險值。很容易誘發孕婦內臟、腹腔、陰道等器官出血;待產過程中,容易發生胎盤早剝、胎死宮內,甚至孕婦顱內出血的可能,即將出生的寶寶還存在血小板減少的風險。
為了保障孕產婦母嬰安全,醫院針對每一位來院就診的孕產婦,按照風險嚴重程度分別以綠色(低風險)、黃色(一般風險)、橙色(較高風險)、紅色(高風險)4種顏色進行分級標識,給予個體化的跟蹤式管理。
“這位孕婦本身就是有過兩次剖宮產手術史的瘢痕子宮妊娠,屬于橙色風險等級,同時還有血小板極低的這種危險情況,出血風險肯定要比正常孕婦高。而我國孕產婦死亡原因最高的就是產后出血,其中就包括血小板減少所導致的凝血功能異常。所以,根據這位產婦的具體情況,風險評估調整到高風險的紅色等級,產科乃至醫院領導都高度重視。”吳惠瑩主任介紹說。
多學科聯合會診 為產婦保駕護航
隨著預產期的臨近,吳惠瑩主任組織了產科、麻醉科、ICU、檢驗科、輸血科、藥事科、新生兒科等眾多科室進行了多學科會診,專家們從專業角度,結合產婦情況給出建議,最后制定了完整的診療方案,并確定了手術時間。
“但在預定手術時間的前一天,孕婦突然出現了腹痛的分娩先兆,產婦本身做過兩次剖宮產手術,有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我們當時就決定不能再等了,立即提前手術。”
手術前期,醫院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并與徐州市血液中心聯系,申請到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為杜女士輸注后,血小板上升,盡量保障麻醉和手術的安全。
手術對操作醫生和麻醉醫生都有極高要求。為確保萬無一失,各科室嚴陣以待。手術過程中,王蕊主任親自主刀,在全麻的狀態下實施剖宮產手術。產婦做過兩次剖宮產,子宮、盆腔等情況復雜,血小板嚴重減少,術中出血量也比正常產婦高。但各科室密切配合,手術操作精準細致,緊張有序,手術順利完成。產婦隨即進入ICU 監護,針對各項容易出血的環節進行了有效的預防,第二天血小板恢復到了48×10^9/L,沒有發生大出血。
回到病房,杜女士看著身邊的寶寶,幸福感洋溢心間。她慶幸自己遇到這樣一支技術過硬又有高度責任心的團隊。家人們更感謝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守護了母子平安。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