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小朋友的誤食在消化內科一直是讓人揪心的事情,從誤食硬幣、電池、縫衣針、彈力珠到干燥劑、潔廁靈都可能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最近,徐醫附院消化內科為一個9歲女孩萌萌(化名)進行了一場12小時的胃鏡手術,小小年紀的她胃里竟然取出了重達1斤的頭發。
▲ 患者母親送來錦旗,與消化內鏡手術團隊醫生合影
近日,萌萌的父母把一封感謝信和錦旗送到了徐醫附院和消化內科。
“真心感謝你們!謝謝你們用精湛的技術和高尚的醫德幫我女兒取出了那么大的胃石!”
▲ 患者家長的感謝信
小女孩常喊肚子疼,胃鏡檢查竟查出巨大胃石
年僅9歲的萌萌是徐州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個頭不高,瘦瘦小小,平時吃飯總是沒什么胃口,最近萌萌經常喊肚子疼,爸爸媽媽十分焦慮。
在外院就診時,萌萌父母想起萌萌從小就愛吃頭發,便告訴醫生孩子從一歲多起,就有吃頭發的怪習慣,但這一兩年已經好轉了。
醫生當即懷疑萌萌胃內殘留有多年來吞食的頭發,建議胃鏡檢查。
檢查結果讓萌萌家人倒吸一口涼氣,孩子胃里真的存在巨大胃石,都是這些年來萌萌吞下的頭發混合在一起凝結而成。
原來萌萌之所以胃口不好是因為胃石體積已經占據了她胃體的三分之一,而肚子疼則實際上是胃疼——多年來大量的頭發跟食物殘渣裹在一起,越團越牢,形成無法消化的“胃石”,胃石長期壓迫胃壁,造成胃多發潰瘍及糜爛性胃炎,引起胃疼。
“我們想著她小時候吃的頭發早就應該消化掉或者排出去了吧,真的沒想到這些年積攢的頭發一直在胃里。”萌萌的家人說。
而實際上胃酸雖然強大,也并非所有東西都可以消化,如頭發、指甲就是胃酸消化不掉的東西,通常如果量少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但是如果大量攝入便會聚集在胃內,最終像萌萌這樣形成胃石。
由于胃石體積過大,想要去除最直接的方法是開腹破胃,但會留下一個很長的腹部疤痕。這對于剛剛9歲的萌萌和家人來說顯然是無法接受的,經介紹,萌萌一家來到徐醫附院消化內科尋求幫助,嘗試用內鏡方式取石。
12小時手術,1斤重胃石被全部取出
為萌萌手術的徐醫附院消化內科醫生是有著豐富內鏡經驗的年輕醫生姚楚晨,姚醫生曾在全國內鏡比賽中榮獲過三等獎,但即便如此看到萌萌的內鏡報告后依然感受到了棘手:胃石體積約10*5*5cm,萌萌的食道入口和胃出口,都比這個石頭小很多。
手術計劃將胃石進行多次切割,一次次取出“碎石”,其間需要反復進出口腔、咽喉部、食管及胃腔。需要醫生有極大的耐心、細心和體力。
12月8日,萌萌的手術如期進行。手術前,醫生和護士們都為萌萌加油打氣,安撫情緒,下午三點,麻醉開始,細長的內鏡開始進入萌萌胃內。
姚楚晨醫生表示,普通胃鏡操作時間大約在20分鐘左右,即便是胃部的腫瘤手術也不過2—3小時,但是這個手術需要醫生一次次,小心翼翼地用圈套器、三角刀、異物鉗等器械將胃石進行切割,而且這種切割并不像切菜那樣“一切就斷”輕松利落,食物殘渣和頭發纏繞的質地讓切割變得異常困難,需要醫生非常專注地進行切割。
▲ 萌萌胃中的毛發等異物
每次切割后,姚醫生都會用“異物網籃”將切割好的“碎石”取出。“異物網籃”是一個只有5厘米大小的器械,在未使用時網籃收縮在鞘管內,使用時伸出鞘管撐開,形成一個橢圓形網兜,可以方便取出諸如玻璃球、硬幣、棗核等表面光滑的異物。
▲ 姚楚晨醫生手術過程中
在經歷了12小時消化內科和麻醉科的通力合作后,第二天凌晨3點萌萌的胃石被全部取出,共計100余塊。
▲ 胃鏡去除后的毛發狀胃石殘渣
蘇醒后的萌萌恢復良好,目前已經正常上學。
家長需關注孩子的異食癖
這次的胃石是取出了,但萌萌以后還會再吃頭發嗎?為什么會想到吃頭發呢?
其實忍不住地吃頭發是異食癖的一種:
異食癖指嬰兒和兒童在攝食過程中逐漸出現一種特殊癖好,對通常不應進食的異物,難以控制地咀嚼與吞食。發病年齡以幼兒為多,但學齡兒童亦可見到,喜食的東西包括煤渣、土塊、煙頭、火柴、毛發、紙張、毛線以及金屬玩具或床欄上的油漆。
其中喜歡吃毛發的患者食毛癖(Trichophagia)在醫學界又被稱為“長發公主綜合征”(拉龐澤爾氏綜合征),它是根據格林童話中的《萵苣姑娘》主角命名,患者由于持續地、難以抑制地進食毛發,導致毛發在胃內積聚成胃石而發病。其中,80% 食毛癖(Trichophagia)發生在兒童和30歲以下的青春期女性。
食毛癖的成因并不非常明確,有些是因為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鐵、鋅、硒等,但也有一些是精神因素。為了防止萌萌以后繼續吞食頭發,這次痊愈后,我們也建議家長帶萌萌到兒童心理科進一步就診。
專家提醒
在這里我們需要提醒家長,異食癖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他只是病了,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異食癖,千萬不可對其進行指責或打罵,這樣孩子會產生恐懼或病恥感,應該對其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并及時就醫。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