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家住市區的許奶奶今年72歲,獨居,但兒女每周都會過來三四趟看望她。大約5個月前,她開始顯露出一些跟以往迥異的表現:首先是“愛抱怨”,每當兒女來看她時,都要抱怨自己身體不如從前,訴說多種軀體不適,如腳抽筋、頭發“蒙”、胃腸道不適,便秘、汗多、全身沒力等,兒女就她所述的這些軀體疾病曾多次帶她前往綜合醫院診治,療效不明顯,她哀嘆自己拖累了兒女,并顯得焦躁不安;隨后許奶奶總是“不愿出門”, 理由是自己記不住事情,總是忘事,怕找不到回家的路,并且自我感覺思考問題費力。
約三周前,許奶奶開始出現明顯的記憶力減退現象,她不記得自己剛剛做過的事、吃過的飯是什么,睡眠變差,變得不愛說話也不愛動,兒女來時,以往會拉著他們說個不停的許奶奶已經幾乎不與家人交流,正常的生活瑣事如洗衣、買菜、做飯等都不能進行,個人衛生較差,不修邊幅。女兒將她送到醫院掛號,擬診為“老年癡呆”,建議她到精神??漆t院接受更有針對性的診療。于是家人將許奶奶送到市東方人民醫院后,接診她的徐州東方醫院朱晶主任為其做了全面體檢,未發現患者明顯的軀體異常情況,各項實驗室檢查亦未有明顯異常。但頭顱CT顯示有腔隙性梗塞。在與患者的交流過程中發現:患者神志尚算清醒,外貌與年齡相符,但衣冠欠整,表情較為茫然,時而流淚,與人接觸時顯得很被動,多問而不答,當問及具體問題時,如姓名、年齡及家庭住址等,她只是簡單地回答“不知道”或搖搖頭,偶爾有焦慮不安的表現,但未查及明顯的悲觀、厭世、抑郁以及自殺想法等,否認自己有病。
最終確診為“老年抑郁癥”
出乎許奶奶女兒的預料,朱晶主任最后得出的診斷結果是“老年抑郁癥”,而不是家人所以為的“老年癡呆”。很快,隨后的針對性治療效果也強有力的印證了這一診斷結果——在給予許奶奶兩周時間的抗抑郁治療后,她的病情得到明顯改善,記憶力恢復明顯。記者發稿當天,許奶奶的女兒正在為其辦理出院手續。
不過,讓人困惑的是,既然許奶奶明明沒有什么很直觀的抑郁表現,醫生為什么會確診她患上了“老年抑郁癥”呢,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兩者的區別又在哪里呢?
72歲老太被疑老年癡呆,卻確診為老年抑郁,治療兩周后就出院了
常見誤區:兩種病癥容易混淆
朱晶主任解釋說,約15%的老年抑郁癥和老年癡呆常有“共病”現象,即相似的病癥表現。市民熟知的老年癡呆即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簡稱AD)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起病隱匿,以記憶障礙、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為主要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老年癡呆為不可逆性疾病,癥狀常進行性加重,暫無特效的治療藥物!
老年癡呆的臨床表現主要分3個階段。早期:近記憶障礙,學習新知識能力下降,定向障礙、缺乏主動性;中期:智能和人格改變日益明顯,出現皮質受損癥狀,如失語、失用,也可出現幻覺和妄想,神經系統可有肌張力增高等錐體外系癥狀;后期:明顯癡呆癥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明顯的肌強直,震顫,大小便失禁等。
對照這些癥狀即可發現,許奶奶的病癥其實只有小部分與之重合。許奶奶雖具有明顯記憶力下降,不修邊幅、個人衛生差等與老年癡呆較為相似的癥狀,但她既往有明顯的軀體不適主訴病史,并以軀體不適多次與外院就診,精神檢查中患者存在明顯的流淚、少語少動,及焦慮不安癥狀,故還是應診斷為“老年抑郁癥”。
常見病癥:思維障礙與軀體癥狀
與老年癡呆相對應的是,老年抑郁的常見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三大類典型表現:
1.輕者表現為積極性、主動性下降,意志消沉,依賴性強,遇事猶豫不決;稍重者:疲勞無力,動作減少,回避社會交往,行動遲緩,臥床時間增加,或步履小,雙目凝視,寡言少語,語音低微;嚴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對外界動向無動于衷,自責自罪,失望無助,覺得前途灰黯,毫無信心,度日如年,自殺企圖和行為。
2.思維障礙:患者常感到腦力活動低很易疲勞,不能勝任日常所從事的或熟悉的工作,注意力集中困難,主動語言減少,應答反應緩慢,思維遲緩,有的可表現記憶障礙,書寫、計算、理解、判斷力下降,有類似癡呆的表現,稱為抑郁性假性癡呆(如本例患者),此外,病人往往訴說有注意力,記憶或決策能力的損害,表現為容易分散注意。
3.軀體癥狀:全身乏力,視物不清,耳鳴,肢體麻木感,失眠,睡眠過多,頭痛,四肢酸痛,胸痛,上腹部脹痛,頸項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體重減輕,便秘,胸悶,心慌,喉頭堵塞感等。
治療方法:醫“心情”為主
目前,針對老年抑郁癥的治療,臨床上除了采用副作用很小的新型抗抑郁藥進行藥物治療之外,最好在??漆t院接受心理治療,其中的認知治療與行為治療都對老年期抑郁癥特別有效,起效快,康復時間短。目前,心理治療老年期抑郁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
1、合理宣泄不良情緒
鼓勵患者廣泛與親朋好友溝通交流,說出自己的痛苦,尋求他們的幫助。多交幾個無所不談的朋友,快樂就會增加,憂傷就會減少。如果家人發現父母窩在家里不愿出去,不妨主動為他們尋找“玩伴”或充當“傾聽者”的角色。親人們應抱之以親切和同情的態度,鼓勵患者倒出內心的苦悶,使其在親人們的指導幫助下盡快適應環境,并取得社會的支持,為疾病治療創造良好的氛圍。
2、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積極地進行情緒調節,可以通過遠足、郊游、爬山、游泳、跳舞、下棋、打牌等各類途徑去實行,既能轉移不良情緒又能投入自己的愛好中,暫時忘卻煩惱。
注意事項:最關鍵還在于預防
對于老年期抑郁癥,治療是一個方面,關鍵還在于預防,尤其社區預防工作。老年期抑郁癥的防治要注意以下幾點:(1)子女對于老年人,不僅要在生活上給予照顧,同時要在精神上給以關心,提倡精神贍養。(2)老年人要面對現實,合理安排生活,多與社會保持密切聯系,多與年輕人交往,常動腦子,不間斷學習。(3)按照自己的興趣培養愛好,如種花、釣魚、書法、攝影、下棋、集郵等。(4)由于老年期抑郁癥容易復發,因此強調長期服藥,對于大多數患者應持續服藥2年,而對于有數次復發的患者,服藥時間應該更長一些。
病因探究:多發于60歲以上老人
老年抑郁是多發于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的一種抑郁障礙。其情緒低落、焦慮、遲滯和繁多的身軀不適癥狀并不能歸因于軀體疾病或腦器質性病變所致,而且大部分老年抑郁癥常以非情感癥狀為主,如易激惹、攻擊、敵意等。這類非情感癥狀常掩蓋情感癥狀,憂傷的情緒往往不能很好的表達,自殺觀念常常不會清楚的表露出來,具有隱蔽性。
老年抑郁癥病因及發病機制,主要包括老年老化過程、社會心理和生理變化及大腦解剖結構病理變化。其中社會心理因素包括情感脆弱、離退休后難以適應新的生活和處境孤獨、寂寞、慢性軀體疾病的苦楚等。
專家介紹:朱晶,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科主治醫師。中華醫學會會員,畢業于徐州醫學院,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從事精神科、心理科工作十余年,擅長精神分裂癥、躁狂癥、抑郁癥、失眠癥、各類神經癥的藥物及心理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周五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