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種相對復雜的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之所以要說這個問題,是因為這個問題的表現相對復雜,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鑒別時更需要注意。
◎病例
兩周前,東方人民醫院精神四科科主任朱晶在門診迎來了杜女士母女。
據杜女士說,她的女兒今年剛剛20出頭。因為家族中一直男孩子較多,從杜女士懷孕時全家人就都希望能生一個女孩。女兒出生后全家人都非常寵愛她,她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應。
女兒從小就不像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不太聽父母的話,稍大一些后就經常出現一些與父母長輩頂嘴這樣的情況,當時未引起家人的重視,認為是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后慢慢就會好了。
女兒上學后,一開始成績尚可,后因年級的提高漸漸出現因為嫌解題麻煩而發脾氣,拍桌打椅,將筆和書丟在地上,哭鬧,通常在幾十分鐘后自行平息;與同學相處差,常因一些小事就與同學發生爭執,雖然有時會向同學道歉,稱希望和同學們一起和睦相處,但往往過不了多久就又因為一些小矛盾起爭執、向同學發脾氣,甚至有過多次肢體沖突,雖無嚴重后果,但班上的同學為此都不太愿意與她接近,家長也因此類事件多次到學校解釋道歉。
杜女士說,女兒在家中情緒多變,高興的時候能和家人說笑,說要考好大學,要為媽媽爭氣,讀書到深夜,但轉眼就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大發脾氣。如一次因家人做的菜有些咸,女兒當即丟掉筷子,摔碗,家人教訓了她幾句,女兒更暴跳如雷,要死要活地吵鬧,要離家出走。第二天她又覺得后悔,向家人道歉,說自己不對,不該發脾氣。類似情況經常發生,常常是兩日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家人均不堪其擾。
中學畢業后,杜女士的女兒不愿意再上學。后來她找過多份工作,均干不長久,基本都是因為與同事頻繁發生沖突及與顧客發生爭執而被辭退,此后就不再工作,經常去酒吧和KTV,父母勸說不聽。經常找父母要錢花,如不給,就會尋死覓活地哭鬧,說自己的病就是缺少關愛引起的,父母不給她錢就是拋棄她了,她要報警、死在家里,讓父母后悔一輩子等等。父母對其也無可奈何,只有給錢給物來息事寧人。
最近,女兒因為談戀愛的事情又與家人起了沖突。杜女士打電話給她,她破口大罵。后又出現了自傷行為。無奈之下,杜女士帶她到醫院求助。
結論:邊緣型人格障礙
朱晶主任接診后經詢問得知,該女孩自幼性格倔強、好勝。其父親性格急躁,對其關心方式較粗暴,母親性格內向,較敏感多疑,父母因性格不合經常爭吵,患者10歲時父母離異。
經過詳細的體格檢查、精神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后,朱晶主任分析說:總結來看,患者具有以下的特點:1、自幼性格倔強,好勝;2、自青春期后,情緒、人際關系、自我形象不穩定,且伴隨多種沖動行為為特征的人格模式日趨明顯。具體表現為:高度沖動性,明顯不適當的情緒不穩定和難以控制的發怒、人際關系模式緊張且不穩定。難以長久與人相處,反復爭吵,反復和解。常有孤獨,空虛無聊感,伴自傷行為。3、患者這種不良人格模式給其本人的工作、生活、人際交往帶來諸多不良后果。4、患者上述不良的人格模式存在多年,沒有明顯的痊愈期,為非發作性病程。5、病程中從未出現過幻覺、妄想、思維邏輯結構方面的明顯異常。無明顯持續的情緒高漲和低落的表現。無難以理解的怪異行為。智力正常,遠近記憶好,軀體及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
最后,朱晶主任認定,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應考慮為“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常見的人格障礙類型之一。主要特征為高度沖動性,以情緒、人際領域的不穩定,有時伴有身份識別障礙,一定的自傷行為,持久的空虛感及厭倦感為特征。該病的可能病因包括:1、遺傳因素:此類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2、心理社會因素:部分患者在童年期遭受過虐待、被忽視或者強行離開照料和愛護自己的親人的經歷。3、腦病理學:神經影像學研究提示此類患者腦結構功能不良。表現前額葉、眶額葉、海馬和杏仁核體積減小,前額葉皮質在刺激下激活不足等。
注意:邊緣型人格障礙與類似問題的區別
朱晶主任提示說,作為人格障礙的一種類型,邊緣型人格障礙與表演型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雙相障礙等的癥狀表現有些重疊,需要鑒別。
1、與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相比,該患者表現得更憤怒、更沖動,對身份認識混亂,且具有持久的空虛無聊感。
2、與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相比,該患者更多地把攻擊性行為轉向自身,這明顯有別于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3、與依賴型人格障礙相比,該患者雖也有自動道歉,但并沒有努力去迎合和屈從別人,且表現的情緒大多是以空虛和憤怒為主。
4、患者經常有短暫的抑郁,擔心被親人、社會拋棄的,也有短暫的情緒興奮樣表現。但這些都是患者人格特征的一種構成成分,或是與外界刺激和一時的情緒沖動有關。患者缺乏雙相障礙患者所表現的周期性興奮,也無抑郁發作時那種持久的情緒低落、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對前途的無望無助感、亦無自責自罪感。
朱晶表示,嚴重的邊緣型人格者治療相對困難。可以使用一些藥物來對癥處理,包括鋰鹽、抗抽搐藥、納曲酮、抗精神病藥和抗抑郁藥。患者的適應不良人格特質會明顯妨礙對她的其他心理障礙的治療過程。盡管還沒有經驗式的證據支持某種治療可有效解決這類人格障礙帶來的麻煩,但有豐富經驗的精神科醫師及心理治療師所做的長程心理治療能通過深入接觸,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以真誠關心的態度對待他們,幫助他們認識個性的缺陷所在,進而指出個性是可以改變的,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改變自己性格,適應社會。對于強烈的空虛感及極不穩定的人際關系而導致的心理危機也可以及時予以干預,避免發生意外。
對人格障礙患者有益的心理治療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心理分析和心理分析性心理治療、認知治療、認知分析治療、人際間心理治療、辯證行為治療和心理教育等。
本期專家:朱晶,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精神四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會員。從事精神科、心理科臨床工作,近年完成市級課題1項,發表專業論文多篇。對女性精神障礙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女性精神分裂癥、情感障礙、睡眠障礙、圍產期及生理期精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