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心理門診上經常會見到被老師建議來看診的孩子,大多數是因為遭到班上其他同學及家長們的反復投訴引起的,這一類孩子在學校里被稱為“問題少年”,其家長為此感到一籌莫展,在老師的建議下紛紛來到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兒少心理門診尋求幫助。這些孩子究竟是什么方面的問題呢?
吳某,13歲,某初中二級男生。幼時母親去世,父親及繼母在外地生活,除了學習方面,其他關心甚少,平時電話問候基本以督促學習為主,自小由祖父母照顧,祖父母喜好打麻將,對其生活細節照顧欠周到。患兒自小外貌清秀,成績良好,和同學老師相處尚可。入初中后,在他人介紹下與高年級“講義氣”的同學相識,相熟之后經常在他們的帶領下逃課、打架、泡網吧、喝酒、撒謊等,忙于工作的父母及忙碌于麻將桌的祖父母并沒有察覺其異常,患兒經過老師對其的多次說教,并無悔改之意,反而變本加厲,漸出現對立違抗,不服從學校管理,事事與老師對著干,并毆打同班同學,成績一落千丈,老師與其家人聯系,在外院診治,未發現器質性問題,未予特殊治療,在老師和外院醫師建議下來我院就診。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兒少心理中心周勤醫生經過詳細的詢問和系統的評估,吳某患了“品行障礙”。
品行障礙是指在兒童和少年期反復、持續出現攻擊性和反社會性行為。這些行為違反了與年齡相適應的社會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影響兒童少年本身的學習和社交功能,損害他們或公共利益,在青少年時期出現違法犯罪者稱為青少年違法。兒童品行障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診斷類別,在品行障礙這一診斷名稱之下,包括偷竊、逃學、離家出走、說謊、縱火、虐待動物、性攻擊、軀體攻擊、違抗與不服從、破壞性行為等一系列異常行為。
病因的心理社會因素
1、 兒童成長與家庭因素
兒童早期在心理與行為發展上的一些偏離將導致兒童晚期發生品行問題。如困難型氣質兒童常令父母不愉快和煩惱,因而父母可能會粗暴地對待或回避兒童,兒童則可能變得更加敵意和違抗,久之發展為品行問題。兒童其早期對父母的依戀關系建立不好,也將可能導致品行問題發生的增加。
2、 人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的影響
早期的反社會性行為和同伴的排斥是青少年違法的重要前置因素,學業失敗是兒童晚期品行障礙的重要前置因素。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兒童的自尊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業成就,學業失敗導致兒童自卑和對學習的厭惡。當兒童獲得自尊的正當途徑失敗后,他們轉向到以不正當的途徑獲得自尊。
3、 社會因素
文化因素對品行障礙的形成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文化傳統以及與之有關的思想觀念,諸如對攻擊性行為的接受性、對權威的尊重性、父母的角色作用和獨立價值等影響攻擊性行為等表達。在那些崇尚習武和好攻擊的民族,或者是在那些講究“哥們義氣”的亞文化團體中,即使不存在其他危險因素,品行障礙的發生率也相當高。家人疏于管理,讓孩子與其他“不良少年”混跡一起,近墨者黑,會使孩子墮落成病態。
能采取的心理治療手段有哪些?
1、 行為矯正治療
這是一種較常見的治療方法,也是直接對病人進行治療的方法,治療的目的是改變患兒的不良行為,包括陽性強化療法和懲罰療法,兩者都是利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改變兒童的行為方式,逐漸減少不良行為。
2、 家庭治療
這種治療的目的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改變家庭功能結構,繼而改變兒童的行為。常見的方法有家庭功能治療、父母管理訓練等。
3、 藥物輔助治療
用來處理其他伴隨癥狀,例如用哌甲酯等中樞興奮劑治療伴隨的多動表現;用碳酸鋰穩定情緒;用各種抗抑郁劑治療抑郁癥狀;氟哌啶醇、心得安等藥物,對控制部分兒童的攻擊性和暴怒發作有效。(少兒精神科 )
專家簡介:
周勤,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兒少精神科主任。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心理康復專業委員會兒童心理學組委員,江蘇省殘疾人康復協會孤獨癥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市自閉癥研究會副會長,徐州市醫學會心身與行為醫學專業委員會秘書,徐州市康復協會兒童康復分會委員,徐州市醫學會心理治療與評估專委會委員,國家級孤獨癥康復教師,徐州醫科大學教師,心理治療師,法國精神運動康復師,高級健康管理師,高級自閉癥療育師,地板時光治療師,生物反饋治療師,自閉癥評估師。
畢業于徐州醫科大學,研修于南京腦科醫院衛生部進修班等,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診療工作10余年。
對抑郁癥、焦慮癥、睡眠障礙、躁狂癥、雙相情感障礙、孤獨癥、抽動癥、多動癥、情緒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精神分裂癥、學習困難、叛逆、網絡成癮、夫妻關系問題、親子教育困難等兒童青少年疾病的診療及心理問題的康復有較深的造詣,參與多項省市課題,發表論文數篇,其中項目《大學生兒童期受虐待者精神病理學的形成機制及小組人際心理治療》榮獲淮海科技創新獎三等獎。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