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為減肥她不惜辭職,每天暴走、吃減肥藥、站著用餐,吃完再吐光…
24歲的小玲身高160cm,體重約100斤。今年年初她開始刻意控制體重,為自己制定了“減肥攻略”:節制飲食,幾乎不吃肉,同時服用各種減肥藥,并開始大量運動,每天晚上還到云龍湖邊暴走2小時以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玲的體重逐漸下降。但是到了今年5月,她開始出現閉經的現象,據網上的“減肥前輩”介紹,這是正常的,所以小玲并未重視,家人也沒有發現。后來,小玲覺得自己的“減肥攻略”行之有效,又進一步控制飯量。一天的飲食主要集中在早餐,通常是2兩面包片或餅干、1袋牛奶,中餐和晚餐則不吃主食,只吃些酸奶和水果。運動量也進一步增加,上下班也堅持步行,來回約2小時左右。
然而,小玲仍不滿意減肥效果,認為自己每天上班都坐著,“肚子在長肉”。后來連上班時她也想運動,而且這種沖動越來越控制不住。7月中旬,小玲為此辭職,然后一直在家,繼續服用各種減肥藥,飯量實在壓縮不下去了,她干脆開始站著進食,“早上起來到晚上睡覺就不沾板凳”;每天在跑步機上持續跑2小時,走路3小時。
此時,她的體重已經下降至75斤,但小玲仍不滿意,開始出現情緒低落、煩躁,常因進食及工作的問題對父母發脾氣,有一次還動手打了父親,并多次摔東西,甚至自己用頭撞墻。平時與別人的交往也越來越少,最近兩個月來幾乎不和外界聯系。
后來,小玲開始不愿意和父母一起吃飯,而是獨自將食物拿至房間,并開始采取大量進食,吃后再主動吐出的方式。但越是如此,暴飲暴食的情況就越嚴重,進入10月份,她每天飲食量已經達到正常人的3倍,但吃后必定吐出。在這樣的“折騰”下,小玲的體重進一步下降至70斤。父母覺得她的行為“太過了”,國慶假剛過,就趕緊帶其就診。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朱晶主任是小玲的主治醫師,她在和小玲溝通時發現,這姑娘性格內向,與人接觸交談時顯得很被動,曾經有過自卑的表現,不善于交往,朋友少。從外觀上觀察,瘦骨伶仃、兩頰瘦削,但小玲仍嫌自己臉大,認為再減體重也無法達到自己期待的效果。
就診當天,小玲稱量的體重已經只有65斤,但她仍堅持認為自己胖,希望越瘦越好。小玲自己說,之前出現情緒低落和反復進行運動都是因為嫌自己太胖,假如能瘦下來她就會很開心,也不會強迫自己運動。綜合以上種種情況,朱晶主任對小玲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癥”。
什么是神經性厭食癥?
神經性厭食指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維持體重明顯低于正常標準為特征的一種進食障礙,主要包括心理障礙和生理障礙兩個方面。
心理障礙
1、患者并非真正厭食,而是為了達到所謂的“苗條”而忍饑挨餓,其食欲一直存在?;颊邽榭刂企w重、保持苗條的體形而開始節食或減肥。常見的方法有限制迸食,為限制
每日熱量,通常吃得很少;還有進食后摳吐或嘔吐,進行過度體育鍛煉,濫用瀉藥、減肥藥等。
2、患者存在對自身體像認知歪曲,過度關注自己的體型和體重,盡管與多數人一樣,甚至非常消瘦,仍堅持認為自己非常肥胖。否認饑餓,否認疲勞感:對自身的情緒狀態如憤怒和壓抑亦缺乏正確的認識。否認病情是該癥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患者拒絕求醫和治療,常常由家屬發現其消瘦、進食甚少、腹部不適、長期便秘、閉經等問題而帶其到醫院就診。上文中的小玲就是這樣的情況。
3、患者常伴有抑郁心境、情緒不穩定、社交退縮、易激惹、失眠、性興趣減退、強迫癥狀。
生理障礙
1、患者長期處于饑餓狀態,能量攝入不足而產生營養不良,導致機體出現各種功能障礙,其營養不良導致的軀體并發癥累及到全身各個系統。癥狀的嚴重程度與營養狀況密切相關。
2、常見癥狀有:畏寒,便秘、胃脹、惡心、嘔吐、暖氣等胃腸道癥狀,疲乏無力,眩暈、暈厥,心慌、心悸、氣短、胸痛、頭昏眼花,停經(未口服避孕藥)、性欲減低、不孕、睡眠質量下降、早醒。
尤其“偏愛”年輕愛美女性
神經性厭食癥常見于“愛美”的青年女性,嚴重患者可因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機體衰竭從而危及生命,5%的患者最后死于心臟并發癥、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自殺等。發病年齡及性別特征國內外相仿,主要見于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發病高峰期為13-14歲和17-18歲,30歲后發病者很少見,男女比例低于1比10。在高社會階層中比中低階層更普遍,發達國家高于發展中國家,城市高于農村。
“厭食”與“貪食”交織
和厭食相對的就是貪食,但發病后,其實“厭食”和“貪食”現象有時會相互轉化……
1、神經性貪食:神經性貪食是一種進食障礙,特征為反復發作和不可抗拒的攝食欲望及暴食行為,病人有擔心發胖的恐懼心理,常采取引吐、導瀉、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發胖的極端措施??膳c神經性厭食交替出現,兩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機制及性別、年齡分布。多數病人是神經性厭食的延續者,發病年齡較神經性厭食晚。本癥并非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癲癇、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障礙繼發的暴食。小玲在就診前的一段時間就表現出了這樣的癥狀,但究其原因,還是她“減肥的執念”所引起。
2、抑郁障礙:抑郁癥患者往往有食欲減退的特點,而神經性厭食癥患者食欲正常并且會有饑餓感,只有在嚴重階段神經性厭食癥患者才有食欲減退:在抑郁癥,病人沒有神經性厭食癥患者強烈的肥胖恐懼或體像障礙;神經性厭食癥常見活動過度,是計劃好的儀式性行為,對食譜和食物卡路里含量的先占觀念,而抑郁癥病人中并沒有這些表現。
3、強迫性障礙:強迫與反強迫并存,并明知沒有必要卻控制不住。患者存在強迫運動的行為,但患者的強迫運動是以控制體重為目的,與進食障礙關系密切,且并無痛苦體驗。
治療說難也不難
1、支持治療 目的是挽救生命,維持生命體征的穩定。主要包括糾正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和酸堿平衡失常,給予足夠維持生命的能量,消除水腫,解除對生命的威脅。
2、營養治療 目的是恢復正常的體重。營養治療特別是飲食的攝入應從小量開始,隨著生理功能的適應和恢復,有計劃、有步驟地增加。初始階段給予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根據不同的病情也可選用流質、半流質或軟食等。保證足夠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攝入,促使機體功能恢復,體重逐漸增加,恢復其正常的體重水平。
3、藥物治療 急性治療期主要強調快速而有效的體重增加,而維持治療期的作用是防止疾病復發。目前的藥物治療手段主要通過緩解強迫、改善抑郁心境、減輕某些軀體癥狀如胃排空延遲及治療對自身體重和體形的超價觀念或近妄想性信念達到進食和增重的目的。
4、心理治療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鼓勵其主動、積極參與治療;培養患者的自信心和自立感,矯正患者飲食行為,最終戰勝疾病。
5、強制性治療 僅用于極少數病例,當患者的精神病性或軀體狀況對生命造成威脅,而患者又拒絕住院治療,必須首先考慮。
專家介紹:朱晶,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主治疾師,中華醫學會會員,畢業于徐州醫學院,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從事精神科、心理科工作十余年,擅長精神分裂癥、躁狂癥、抑郁癥、失眠癥、各類神經癥的藥物及心理治療。
專家門診:周五全天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