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如果經常頭暈,你會去哪個科求診?大多數人都會首選去神經內科看一看。但您知道嗎?有這樣一種暈眩,需要去耳鼻喉科就診。近日,市民劉女士終于找到了折磨自己頭暈幾個月的“病根”,竟是耳朵內一個小小的結石惹的禍。
【病例】一起床就天旋地轉,輾轉求醫數月未找到病因
“一起床就頭暈,翻個身就頭暈,真是難受極了。”51歲的劉女士家住大黃山。數月前,劉女士忽然被一種“怪病”纏上了。每天清早睜開眼睛,劉女士都戰戰兢兢,特別怕坐起來的那一瞬間。只要一坐起來,經常會感到一陣陣的天旋地轉,但這種癥狀只會持續十幾秒,之后又會自動緩解。
此外,劉女士還發現,自己不能抬頭看天,不能側身睡覺,只要一做這些動作,就有可能頭暈目眩。劉女士無奈地說,自從被這病纏上,自己整天戰戰兢兢,動作都不敢太大。她也曾經輾轉到過多家醫院的神經內科求診,有時一掛水就是一個星期,但每次都是癥狀會稍微有些緩解,沒過幾天,頭暈癥狀又“死灰復燃”。劉女士說,那段日子,她連睡覺都不安穩,生怕一早起來就遭遇“折磨”。
罪魁禍首竟是耳內的小結石
后來,劉女士慕名來到徐醫附院臨床聽力中心,該臨床聽力中心主任喬月華教授仔細聽完劉女士的病情描述后,又做了一番檢查,最終作出了診斷:劉女士得的正是“耳石癥”。醫生為其做了手法復位,并輔以用藥,效果立竿見影,折磨了劉女士數月的“耳石癥”治愈了,用劉女士的話說就是“腦子像水洗過一樣清爽!”
“眩暈是常見病、多發病,最常見的耳源性眩暈疾病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也稱‘耳石癥’。” 徐醫附院臨床聽力中心主任、徐州市聽力和平衡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喬月華教授表示,耳石并不是石頭,而是附著在內耳半規管的微小顆粒,成分是碳酸鈣。當頭部受到外力撞擊,耳石會脫離原來位置,滾到半規管里,稱為耳石脫位。當頭部運動時,沉伏的耳石就會隨著液體的流動而運動,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眩暈。“患者眩暈一般會認為是腦供血不足、頸椎病等問題,往往就診于神經內科、骨科等,其實,眩暈中有70%和耳科問題有關。眩暈患者到我們聽力門診,通過詢問病史及做一些相應的檢查,就能大概斷定原因。”
【實力】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的聽力中心
隔音室、屏蔽室
世衛組織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約1.5億人有聽力障礙,給生活帶來諸多困擾。隨著人口老齡化,聽力障礙不僅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也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全球65歲以上人口中,每3位就有1位患聽力障礙。
徐醫附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是江蘇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徐州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在徐州周邊地區具有較廣泛的影響。為更好地為淮海經濟區群眾服務,2013年4月,喬月華教授主持成立了“徐醫附院臨床聽力中心”,這是是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的聽力中心。
徐醫附院臨床聽力中心設備先進,有聲電屏蔽室、隔音室5個(一般醫院1-2個),幾乎國內開展的所有聽力檢查都能開展。除了擁有純音測聽、中耳分析儀等常規設備外,中心還添置了先進的聽力、眩暈檢查設備,如檢測毛細胞功能的耳聲發射儀;用于嬰幼兒聽力篩查的AABR;客觀評估兒童聽覺功能的多頻穩態聽覺誘發電位(ASSR),解決了因為兒童哭鬧不配合而影響檢查結果的真實性;此外,中心還擁有先進的耳鳴檢查治療儀、前庭功能檢查儀和耳聾基因芯片掃描儀,為廣大的耳鳴耳聾眩暈患者提供了客觀的檢查結果,尤其是“前庭誘發的肌源性電位(VEMP)”檢查項目在江蘇省內僅有中心開展。
徐醫附院臨床聽力中心科研力量雄厚,多項技術處于江蘇省先進水平。已獲得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和省科技廳臨床專項資助,科研經費超過300萬元;“現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博士2人、碩士3人,專職聽力檢查人員6人,具有國家資格證書的專職助聽器驗配師1名”。喬月華教授介紹:“在淮海經濟區范圍內,擁有國家資格證書驗配師的助聽器驗配機構為數不多。”
喬月華教授為患者檢查
喬月華教授作為徐州市聽力和平衡醫學重點實驗室負責人,是江蘇省耳鼻咽喉科專業南京以外唯一一位教授、唯一一位博士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4項,是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資助對象。
如今,中心運行一年多來,取得了可喜成績,年檢查量超過3萬人次,技術、設備和人才隊伍建設都上了一個新臺階。
【硬件】成立眩暈聽力病房 引進全自動三維滾輪耳石復位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眩暈醫學的專業化發展,為細化檢查適應癥,提高檢測、診斷、治療水平,徐醫附院臨床聽力中心又成立了眩暈聽力病房,這也是江蘇省乃至淮海經濟區第一家專門治療眩暈、耳石癥和耳聾耳鳴的專科病房。
“我們還斥巨資引進一臺全自動三維滾輪耳石復位儀。將受試者整體固定于設備上,使身體整體變換位置,并用無線視頻眼罩觀察眼動情況,避免頸部運動的影響,提高檢查的準確性。”喬月華教授稱,眩暈病患者中,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約占30%,而三維滾輪耳石復位系統治療BPPV有效率達92%,是BPPV治療的重大突破。
省內率先開展耳聾基因檢測
據統計,在我國每年有3.5萬的新生兒在出生前就被奪去了聽力,加上遲發性和藥物聾兒,這個數字達到了6萬之多。
喬月華教授介紹:“并不是只有耳聾殘疾人才會生育聾兒。臨床數據顯示,90%的聾兒的父母是聽力正常的。100個聽力正常人中,就有6個人存在耳聾基因缺陷。”因此,應重視致聾原因的科普,做到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尤其在新生兒剛出生甚至在未出生時就要做耳聾基因篩查。
小孩先天性耳聾,有兩個原因,一是基因突變,二是感染。喬月華教授介紹:“藥物導致的藥物性耳聾,也是基因突變的一種,基因是內因,藥物就是外因。早篩查、早發現可以預防孩子的聽力向壞的方向發展。”
耳聾基因檢測技術有幾種,徐醫附院臨床聽力中心開展的耳聾基因芯片掃描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基因檢測方法,靈敏度高,結果可靠。不僅可以檢測已經耳聾的患兒,還可以檢測高危人群,產前檢查、婚檢等。前不久,中心在淮海經濟區率先開展了羊水基因檢測。喬月華教授介紹:“今年6月,有家長向我咨詢說她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耳聾,現在又懷孕了,怕生的孩子再耳聾,此前曾因此流產了好幾次。實際上二胎耳聾的幾率也比較大。我就請生殖遺傳中心和超聲醫學科的醫師在超聲引導下抽取羊水并做了基因檢測,結果胎兒“未帶常見的耳聾基因”。為慎重起見,中心把羊水又送到北京301醫院和北京生物公司重新檢查,結論和我們都一致。”目前,孩子已出生,聽力正常,我們一直在隨訪聽力情況。
【技術】耳石癥、耳鳴治療別具特色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低頻性耳聾、突發性耳聾都是徐醫附院臨床聽力中心的特色技術。
耳鳴的個性化治療也是徐醫附院臨床聽力中心一大特色。喬月華教授介紹,耳鳴是聽力、神經內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對病人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惑,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焦慮、抑郁等。以往由于沒有客觀的檢測指標,診斷和治療效果不好。“現在,我們對患者采取個性化治療,在系統檢查,排除一些惡性耳鳴,比如聽神經瘤之后,我們根據病人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治療。”
喬月華教授進一步解釋,所謂個性化治療就是針對每一個患者的具體病癥,組合出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對于同時伴有聽力下降的患者,我們首先要把聽力功能補償上來;對于有焦慮癥的患者,要進行心理疏導;如果以上措施還不能緩解癥狀,則要找到與患者耳鳴頻率、響度相同的聲音,進行聲音習服治療。”
除此之外,為了填補空白,中心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安排三位專家,專門開展耳鳴的檢查和治療。“為了系統學習耳鳴的診斷治療,去年12月,在江蘇省衛生國際交流項目資助下,我專程到臺灣跟臺灣耳鳴學會理事長、光田綜合醫院耳鳴治療中心主任賴仁淙教授學習了一個月。不僅天天上耳鳴門診,還參加了臺灣耳鳴年會,了解了當今耳鳴治療最新的理念、設備、方法。現在我們能對耳鳴進行分門別類的治療。看到學習成果使臨床聽力中心的整體技術水平得到提高,使許多患者告別了耳鳴的痛苦,當時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