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心理頻道:最近,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專家莊二陽向健康徐州網小編講述了一個特別病例。這位年輕女性遭遇到的抑郁病治療故事,會給其他有相似情況的人們,一些提示作用。
下面是一位24歲女白領抑郁癥患者的自述:三年前,我開始感到身體不適,疲乏困倦,后腦就如同終日壓著一塊大石頭,昏昏沉沉。與之相伴隨的是記憶力和注意力開始明顯退步,這種情況對于剛換了一份新工作的我來說著實艱難。直到有一天清晨,我終于頭痛難耐到無法上班,于是去醫院就診。
最初,醫生給我的診斷是腦供血不足,并開了一堆“對癥”的藥。藥物確實起到了一些療效,緩解了我的頭痛,但并未卸下我腦中的“大石頭”。在那之后的兩年間,我早睡早起,吃很多的豆制品,每天吃三根香蕉,每晚堅持去跑步、游泳……但沒有一丁點的起色。我無論睡多少小時,都還是睡不飽,腦袋始終昏昏沉沉的。與此同時,我開始慢慢不愛與人說話,不愛與人交際,更多的時候我選擇在床上躺著,我已經快忘了頭腦清醒是怎樣一種狀態。
家人總是說我想的太多了,是工作壓力大,我一時適應不了,他們總是在勸我堅強面對,讓我走出來,讓我多跟別人相處就好了。然而,他們話讓我更加抓狂。我是有心無力,這些話根本不需要他們說,其實,我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和一句能理解我的話,我也不想像現在這樣,可是我無能為力……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莊二陽醫生說,其實,抑郁癥發病率不低。不過坦白說,以現在大家對于抑郁癥的認識水平,能來醫院就診,已經算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數據表明,患者從發病到就診的平均時間長達3年之久。在這3年里,他們承受了以往不曾感受過的壓力和痛苦,他們經歷了周圍朋友、同事甚至是親屬的“恨鐵不成鋼”的埋怨,同時也會面臨很多適得其反的“強行鼓勵”。抑郁癥患者,他們的親屬和朋友的行為毫無疑問是出于關心,但是我們會發現,在大多數時間里,大家對于抑郁癥的不理解,往往造成他們的抑郁情緒進一步加重,親友的關心很多時候起到的效果與他們的初衷背道而馳。
不宜強行激勵或鼓勁
通過上面24歲女白領抑郁癥患者的自述,我們可以得知,那些患有抑郁癥的朋友,他們缺乏動力和興趣、缺乏精氣神的表現,顯然并不是他們自身想要的,更不是他們想表現給誰看或者以此來獲取同情的,原因僅僅是——他(她)們生病了。
既然是生病了,很多東西也不由他們控制,有時我們一句關愛的話,就會讓他們覺得并不孤獨,一句理解的話,就能溫暖他們的內心。但是不恰當的勸說只能適得其反,和他們相處,是不宜強行激勵或者鼓勁的。
做病人的親友也不容易
不過,換個角度來說,做病人的親友也是不容易的,他們往往關注病人的一舉一動,還使自己也陷入其中。很多家屬之所以痛苦,除了是因為看到病人被病魔折磨之外,還經常來自病人對自己的不理解,親友似乎為他們做出再大的努力,也看不到絲毫的回轉。
其實,病人的很多話只是病態的表態,你切不可句句上心。與他們溝通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說刺激的話去觸碰他們敏感而脆弱的神經。對他們要多贊美,適當地給予鼓勵。認真傾聽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因為傾聽是最好的陪伴。另外,不要把他們當病人看的。和他們按正常方式交流,可以帶他們參加正常的社交活動,和他們一起做體育鍛煉。如果把他們當病人看,處處小心照顧著他們,反而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卑,這樣就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總之,對于抑郁癥患者我們要給予理解:抑郁癥和我們平時感冒發燒一樣,是一種病癥,需要被關愛、需要被理解、需要被治療。
專家簡介:莊二陽,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二科主任。畢業于徐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精神科主治醫師,國家心理治療師,碩士在讀。從事精神衛生工作10多年,積累豐富經驗,學習于江蘇省精神衛生中心醫學心理科,擅長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焦慮癥、睡眠障礙診治工作,主要學習方向為抑郁相關障礙、睡眠障礙診治以及相關認知行為治療。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