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專家訪談:(通訊員/姚萌)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閉癥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融入工作場所:疫情后世界的挑戰與機遇”!
在大多數人眼里,自閉癥患兒只是不會說話、不會交流,對其他表現不甚了解,從而未能及時發現、及時進行康復訓練。也有些家長疑惑,孩子2歲了還不會說話,是不是自閉癥?那么,該如何區別自閉癥和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呢?徐州市婦幼保健所副所長、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褚英對此進行詳細介紹,幫助家長排憂解難。
“六不行為”識別自閉癥 早期康復至關重要
據褚英主任介紹,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類發育障礙性疾病。自閉癥患兒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及時康復訓練,成年以后大多沒有工作能力,不能融入社會,最終淪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孩子越小,大腦發育的潛能越大。所以,幫助這些孩子康復,早期發現是關鍵。
自閉癥的孩子在生命早期會有一些特殊表現,比如不看、不聽、不指、不說、不理人或者表現不恰當。
“但實際情況是,很多家長對寶寶不看、不聽、不指、不理人或者表現不恰當這些表現重視不足,都以為是寶寶小,長大就好了。大多家長是因為孩子不說話才來就診,結果評估下來,發現寶寶不僅僅是不說,還缺乏與人共同關注、目光交流、不能很好的執行指令,有刻板行為等等。這些孩子就存在很大的自閉癥風險,甚至有的就直接診斷為自閉癥。”褚英主任介紹道。
也就是說,語言交流障礙是自閉癥兒童一個主要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有語言交流障礙的兒童都是自閉癥,二者之間還是存在本質性的區別。
褚英主任進一步解釋說,說話晚的孩子有一部分是自閉癥患兒,但也有一部分是單純的語言發育遲緩,這樣的孩子表現就是和人的目光接觸很好,能聽懂別人說話且能很好的執行指令,會用肢體語言與人進行交流,會根據別人的表情、語音語調判斷,但自閉癥的孩子是做不到的。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需要專業評估+針對性訓練
那么,如果孩子說話晚、不會表達該怎么辦呢?褚主任介紹,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可以為孩子語言發育進行全面評估。
如果語言發育不好會首先考慮聽力問題,因為十聾九啞,聽力不好肯定會影響說話。再者就是智力評估,如果智力不好,孩子的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學習能力都會差一些,因此也會表現出語言發育不好。當然,除了語言,智力異常的孩子在大運動、精細運動、認知方面也會表現出發育遲緩。
此外,還有一部分孩子說話、發音不清楚,他能完整表達他的意思但別人聽不懂,這就需要做構音方面的評估。“也就是說,我們會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進行專業評估,從而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訓練和指導。”
家長這些行為 遏制孩子語言發展
孩子更多的時間是在家庭里,語言發育遲緩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本身發育問題,還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家長養育不當。采訪中,褚英主任總結了家長在孩子教養過程中的不正確做法和表現。
首先,家長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既不可過于仔細也不能過于粗糙。
過于仔細是指,孩子一個眼神家長就能心領神會,或者還不等孩子開口表達需求家長就立馬滿足。語言是一種交往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能力,如果在交往過程中孩子不需要去學習、不需要表達所有的需求就能滿足,這就遏制了孩子語言的發展。
過于粗糙是指家長圖省事,讓孩子過早、過多的接觸電子產品。電子產品是一種單向交流、沒有互動,所以孩子的語言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還有一種是家長疏于陪伴,缺少語言信息的提供,孩子沒有學習的對象。所以,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體驗、更多的機會。
“在門診中,我們還接觸到一類是交流不當,比如孩子想要一個蘋果,媽媽拿到蘋果卻對孩子說“喊媽媽,媽媽就給你”。但孩子卻不知道這是蘋果,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他想要的東西,只要喊媽媽就可以得到滿足,導致孩子語言信息錯誤理解。”褚英主任提醒說。
培養寶寶語言能力 “說什么”很重要
那么,家長要如何促進孩子語言發展、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呢?
第一:要跟孩子有共同關注,沒有共同關注就沒有模仿沒有學習。跟孩子說話表情要夸張,讓孩子關注到這件事情再去給孩子語言信息的提供。
第二:要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你在做什么就要跟孩子說什么,孩子有聽覺就會攝取這個語言信息,有感知覺就會跟當下發生的事情產生鏈接,就會理解即將要發生什么事情。
第三:家長要和孩子深入陪伴和互動,孩子在做什么、說什么,家長要給予主動及時的回應和夸獎。
第四:要增加比較多的交往環節,創造更多的機會跟孩子進行互動。
除此之外,褚英主任特別強調,孩子不能過早接觸電子產品,無論是電視還是手機,與寶寶都沒有交流,只是被動灌輸的語言模式,最好的做法是2歲以下的孩子視頻“零暴露”。陪伴是父母最長情的告白,優質陪伴是孩子成長和能力發展的催化劑。愿年輕的父母用你的愛和陪伴成就孩子美好未來!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