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專家訪談:最近,一部熱播的電影《滾蛋吧!腫瘤君》,把公眾陌生的一種疾病--“淋巴瘤”帶到觀眾面前,這部電影在收獲了歡笑與淚水的同時,也向大眾普及了一堂關于淋巴瘤的科普知識。
從2004年起,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的9月15日確立為世界淋巴瘤宣傳日。
什么是淋巴瘤?它是癌癥嗎?它與肺癌、胃癌、乳腺癌等很多惡性腫瘤有什么不同?淋巴瘤能治愈嗎?淋巴瘤該如何治療和預防……
在2015年淋巴瘤宣傳日之前,全程導醫網小編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血液科主任、徐州著名的淋巴瘤專家陳令松。
淋巴瘤是淋巴組織惡性腫瘤,幾乎可以侵犯到任何組織和器官
據陳令松教授介紹,發生在淋巴結或者淋巴結以外的組織,比如扁桃體、胃腸道等淋巴組織上的腫瘤,就是淋巴瘤,它是目前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
淋巴瘤分類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有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國90%的患者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兩種類型中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可以達到80%,但非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只有50%左右,我們所熟知的央視著名新聞主播羅京、漫畫作家熊頓,患的就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的發病原因是機體免疫力下降
陳令松主任介紹,淋巴瘤的發病原因目前并不是非常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和機體免疫力下降有很大關系,比如有些人因為某種疾病需要長期口服免疫制劑,就可能會繼發淋巴瘤。在陳主任接診的病例中,就有一位很典型的患者--30歲的男性做了腎移植手術一年后,在移植腎的旁邊發生了淋巴瘤,這是因為患者在腎移植后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反應的藥物環孢素,從而導致了淋巴瘤的發生。
另外,陳主任還提到,癌癥病人進行的放化療也會影響免疫力下降,除此之外放射損傷、化學毒物、肝炎、艾滋等病毒、細菌感染等都是引發淋巴瘤的原因。
淋巴瘤的典型癥狀: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
專家介紹,淋巴瘤發病初期,淋巴結不痛不癢、沒有很明顯的癥狀,但淋巴結有慢慢變大的情況,有些患者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燒、盜汗、皮膚瘙癢、體重減輕等全身癥狀。不過,很多疾病都會引起這些癥狀,并不是具有這些癥狀的就是淋巴瘤,這就需要靠病理檢查來診斷。
陳令松主任指出,淋巴瘤最準確診斷方式是切除淋巴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免疫組化,但因為病理檢查難度高且不是一次檢測就可以診斷出來的,所以病理檢查確定為淋巴瘤就一定是淋巴瘤,檢查不出來不一定不是。淋巴瘤一開始就是惡性腫瘤,并不是由慢性炎癥引起的腫瘤,所以說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淋巴瘤,但只要發現淋巴結腫大就一定要及時就醫。
淋巴瘤的治療強調個體化、細節化
專家介紹,與其他惡性腫瘤相比,淋巴瘤的治愈率還是較高的,即便是晚期淋巴瘤也有較高的治愈。這是因為淋巴瘤對化療藥物非常敏感,見效快。醫生會根據淋巴瘤的類型、患者體質以個體化、聯合化療為主,將不同化療藥物組合在一起,增加劑量密度,縮短治療間隔時間,就可以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今年85歲的吳大爺10年前,因為腹痛、大便形狀改變在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消化科檢查,發現腹腔縱膈有腫塊,經過穿刺診斷為淋巴瘤。患者還有糖尿病和高血壓,陳令松主任根據老人的病情、身體情況考慮化療藥物的用量,為其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病人完全康復,現在10年的時間過去了,老人定期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復發癥狀,臨床上超過五年沒有復發就可以確定為治愈。
專家強調,淋巴瘤的治療,強調個體化,需要患者的配合,同時還要避免過度治療。因為過度治療會出現感染、出血以及肝、腎等各種功能的衰竭,對患者的 危害更大。
陳令松主任提醒道:現在社會環境污染加重、生活節奏過快,錯誤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導致淋巴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并且呈年輕化趨勢。面對腫瘤,我們要有戰勝它的信心,也要把預防腫瘤滲透到每一個生活細節中,不吸煙、不熬夜、正常飲食、規律運動……不要等淋巴瘤宣傳日到來的時候才去重視、去防治,預防淋巴瘤應該在我們每一個平凡的日常生活中。

專家介紹:陳令松 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徐州血液專業副主委、徐礦總醫院血液科主任
技術擅長:對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腫瘤的規范化診斷和治療。對各種貧血及出血性疾病具有較豐富的診療經驗。主持腫瘤專家聯合會診多年,掌握常見惡性腫瘤的綜合診療原則。主持多項市局級科研項目,指導培養多名血液學碩士研究生,取得市、局及院級科研成果10余項。發表論文40余篇。曾獲徐州市“記功”和江蘇省政府“嘉獎”等 榮譽,多次被評為優秀專家、優秀科主任、優秀教師等。
坐診時間:每周三、五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