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名醫訪談:據徐礦總院骨科專家魏東主任介紹,椎間盤主要由外層的纖維環和內層的髓核構成,是每個頸椎運動節段中最重要的椎間關節,它行使了椎間運動中大部分的伸屈和旋轉運動。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開始退變老化,如果外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就可能引起神經壓迫癥狀,也就是得了頸椎病。隨著伏案工作人員的增多,頸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隨之上升。表現主要有頸椎、肩、背疼痛不適,可放射至上肢及手指,引起麻木、疼痛或頭昏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出現行走不穩、持物無力、甚至出現大小便障礙等癥狀,導致不全癱瘓。
哪些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魏主任說,目前對頸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一般采用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括頸椎牽引、理療、按摩、針灸、藥物等,約90%的患者經過綜合治療可以達到臨床治愈。對于10%左右較嚴重的椎間盤突出患者則需要手術治療,這些病人往往經過反復的正規保守治療,以解除神經壓迫,避免脊髓神經的繼續受損,爭取最大程度的恢復。否則,患者不但要繼續忍受痛苦,而且還會痛失治療時間、延誤病情。
先進的椎間盤置換術
傳統的前路手術是切除病變的椎間盤,植入自體骨、異體骨、人工骨,部分患者還需要加用鈦析內固定,最終目的是解除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并融合病變的運動節段。此類手術的近期和遠期療效都不錯,但因為融合術后病變相鄰節段代償性的運動增加,相鄰節段的退變加速會造成新的椎間盤突出。近年出現的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就是解決既能切除病變的頸椎間盤又能保留椎間盤運動功能的方法。
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創造性地解決了假體磨損所造成的碎屑外溢問題,是目前最精巧的人工關節。體外的模擬機械運動的測定表明,它可以在體內應用幾十年。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是比較復雜的關節成形術,需要手術醫師具體豐富的相關手術經驗,目前國內公有少數幾家大醫院開展,礦總醫院是其中一家。
魏東主任說,頸椎病致病因素以椎間盤突出為主,退變程度輕;需要行頸前路一個或兩個節段的減壓;患者年齡低于50歲,越年輕的患者越和合做人工間盤置換術。采用全身麻醉,術后5-7天可以出院,無需西域頸圍領,頸部活動不受限,生活完全自理,術后1-3個月可恢復正常工作。
專家簡介:
魏東,骨科九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熟練開展高頸椎、胸、腰、骶椎腫瘤、外傷、畸型的前后路手術與骨盆、肩胛骨等復雜骨折的內固定治療,熟練掌握關切鏡、椎間盤鏡手術及膝、髖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等手術。發表論文16篇,獲得省、市新技術引進獎5項。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