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科普:“30歲程序員加班后突發偏癱”“36歲電競選手確診中風”......這類新聞近年來頻頻引發熱議。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25歲以上人群終生中風風險達24.9%,更令人震驚的是,國內青年卒中(18-45歲)占全部腦卒中的9.77%-13.44%,且每年還有遞增趨勢。動脈粥樣硬化這類“老年病”的進程,在當代年輕人身上竟提前了10年!中風不再是“老年病。
什么是“中風”和“腦卒中”?
古人發現有類疾病發病很急,病人前一刻還在正常說話或行走,下一刻就癱瘓、失語,甚至倒地不起,就像是被一陣“邪風”吹倒了似得,因此稱之為“中風”。而卒中是舶來詞,源于英文“stroke”(翻譯為“卒中”)有層意思是“被棒擊”,描述一類疾病發病突然,就像被人一棒子擊倒似的,和中文的“中風”異曲同工,都是指急性腦梗死、腦出血等急性腦血管病。
血管的“加速折舊”:當代青年的五大健康負債
1. 代謝系統紊亂:
高糖奶茶、油炸宵夜、含糖飲料讓90后的血管比父輩更早老化。研究發現,長期高糖飲食者腦血管病變進程快5-8年,舒張壓(低壓)>90mmHg的年輕高血壓患者中風的風險是同齡人4.2倍。
2. 生物鐘紊亂:
凌晨一點的手機熒光抑制褪黑素分泌,長期熬夜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數據顯示,睡眠不足6小時者動脈硬化風險增加27%。
3. 血流動力學危機:
久坐讓血液流速下降,影響全身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更可怕的是,30歲以上青年中,相當部分已存在頸動脈等部位的斑塊,這些"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脫落堵塞腦血管甚至動脈夾層。
4. 化學毒害累積:
如每支香煙含數百種化學物質,尼古丁等物質使皮膚血管、心臟冠脈血管收縮;可影響血脂、血糖代謝;可加重炎癥反應;可直接損傷血管壁。
5. 情緒風暴侵襲:
長久的較大精神壓力可使皮質醇水平升高,有研究發現重度抑郁癥患者動脈硬化風險增加。這種"心理血栓"比生理血栓更隱蔽。
身體發出的“紅色警報”:這些癥狀千萬別硬扛
1. 一過性黑蒙:眼前突然發黑,數秒恢復(可能是視網膜動脈缺血)
2. 旋轉性眩暈:像坐過山車般天旋地轉(可能是小腦、腦干供血異常)
3. 打字突然錯亂:手指不聽使喚或鍵盤記憶消失(可能是運動皮層缺血)
4. 笑起來嘴歪了:單側面肌無力導致吸管漏水(可能是面神經中樞損傷)
5. 說話語無倫次:突然詞不達意或理解障礙(可能是語言中樞受累)
記住“120”口訣:
“1”指1張面孔,觀察患者面部是否對稱,有無嘴歪眼斜;
“2”指上下肢體,查明患者有無一側肢體麻木無力;
“0”指聆聽,與患者對話,觀察是否表達困難。
一旦發現異常,身邊人要立刻撥打120送醫。
記住黃金救治時間:4.5小時
并且越早越好,每延誤1分鐘就平均有上百萬個神經細胞死亡。
破除認知誤區:這些“常識”正在害人
誤區1:“頸動脈超聲正常=不會中風”
真相:30%青年卒中源自心臟卵圓孔未閉或血管痙攣。
誤區2: “血脂正常不用吃藥”
真相:部分卒中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需控制<2.6mmol/L,甚至更低,體檢報告“正常”≠達標。
誤區3:“保健品能替代藥物治療”
真相:魚油并不能替代他汀等降脂藥,輔酶Q10對動脈斑塊無明確效果。
血管健康管理指南:給青春上道“防護鎖”
1. 精準監測:
30歲起,建議每年要定期體檢,特別要注意自己的血壓、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標,如發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2. 飲食重構:
要注意科學的飲食結構,注意食物的多樣化,多吃應季食材,整體遵循低鹽低脂、優質蛋白、多樣化的飲食結構,少吃油炸食品,盡可能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3. 科學運動:
采用“3-5-7”原則:每天3次5分鐘運動(如慢跑、深蹲、開合跳等),每周保證150分鐘有氧+2次抗阻訓練,并盡可能保證均勻分攤運動時長,堅持每日運動25-30分鐘。
醫生介紹

陳國芳
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 卒中中心執行主任
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任醫師
國家級神經病學專業住培基地主任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神經醫學分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委員;江蘇省卒中學會腦血管病現代診治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預防醫學會認知障礙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委委員;徐州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專委會主任委員。
主持江蘇省及徐州市醫學領軍人才項目、科技計劃項目等,參與國自然、“十三五” “十二五”國家支撐計劃合作項目、國際臨床合作項目ENCHANTED, SAVE, INTERACT2, INTERACT4等研究。獲得江蘇省衛計委醫學新技術引進一、二等獎,徐州市科技進步獎;淮??萍歼M步獎和徐州市衛生局新技術引進獎多項。
擅長腦卒中,認知障礙等神經系統疾病。
門診時間: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全天,本部332診室
高級專家門診時間:周五上午,新城院區高級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