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小吳是一名高二學生,走進咨詢室時說胃疼、胃噯氣、胃脹,腹脹、便秘,腰疼,近幾年去了好多醫院,做了很多檢查未顯示器質性問題,對癥治療也無效果,后來喝中藥,每天一大碗也沒什么效果。
據小吳自己說,在他剛上初中時覺得自己情緒有問題,讓媽媽帶他看心理醫生,媽媽認為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自己調節就行了。高中時,經常因為胃不好吃相關胃藥、打吊水,自己認為身體有問題讓媽媽帶醫院檢查,媽媽覺得是他事多“作”、找借口不上學。最終因身體不適經常請假不上學,在多家綜合醫院進行檢查排除身體疾病后,仍然不能上學,在家里情緒不穩定,軀體癥狀持續加重,后來在醫生建議下,媽媽帶他來到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經過一段時間系統的心理治療后,小吳的軀體癥狀消失。
一、兒童青少年常見軀體化癥狀有哪些?
兒童青少年群體常見的軀體化癥狀有腸胃不適,肚子疼、胸悶氣短、頭疼頭暈、嘔吐、發燒等。剛出現這些情況時家長不以為意,在家對癥治療,當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時,往往會前往綜合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在完全排除軀體疾病之后,才會在醫生的建議下來到專科醫院的心理門診,通常會經歷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既然查不出病那就是孩子叛逆,在“作”或是不想上學找的借口。近年來發現青少年心理和軀體化問題一年比一年多,而且年齡也越來越小。
二、軀體化癥狀是孩子“作”或是找借口?
其實孩子真的是被冤枉了,軀體化癥狀并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孩子在“作”,癥狀的發生、發展往往與負性生活事件、艱難處境或心理沖突密切相關,但青少年及其家長常常否認心理因素的存在。有些兒童年齡小,無法將情緒言語化,也有些青少年或家長認為不良情緒是無能的表現,不愿意表達或不允許表達此類情緒,或是孩子即使表達了相關問題與情緒,也被家長忽視或否定了,然而軀體不適可以作為一種被接受的表達方式,所以這類孩子會不自覺的忽視自己的情緒,卻過度關注自己的軀體癥狀。
三、對有軀體化癥狀的兒童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1、 關注兒童青少年的情緒
生活中家長要明白,即使再小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情緒,不能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而忽略。特別是當孩子情緒或狀態發生變化時,更要關注孩子發生了什么,產生了怎樣的情緒,加強和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時幫助孩子疏導、宣泄情緒。
2、 幫助兒童青少年接納自己的情緒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憂,思,悲,恐,驚,無論哪種情緒都是我們的真實感受,是每個人都會體會到的,負面情緒并不是無能的表現,恰恰是負面情緒才讓我們真正了解最真實的自己。
3、 幫助兒童青少年學會表達情緒
家長首先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并能夠表達出來,表達是用語言方式將情緒說出來,而不是發脾氣吼出來!這會形成一種可以表達情緒的環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孩子也用用同樣方式表達情緒,當孩子可以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就不會用癥狀表達情緒了。如果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先試著練習:今天發生了……讓我感到……(今天方案沒有通過,我感到很挫敗,很沮喪,也很疲憊。)
4、 適當運動
適當的運動例如:散步、跳繩、游泳、球類運動等,研究指出運動可以通過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機制發揮作用,不僅可以放松身心、改善不良情緒,還可以幫助釋放積壓的負面情緒,能夠有效預防焦慮、抑郁、失眠的發生。
5、 心理治療
兒童青少年軀體化癥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心理治療,其目的在于讓其逐漸了解所患疾病之性質,改變其錯誤觀念,鼓勵來訪者(患者)表達自己的各種感受。當來訪者能夠言語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時候,就不需要用身體的癥狀來表達了。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療方式有精神分析、認知行為療法等。
6、 藥物治療
兒童青少年軀體化癥狀通常會伴隨著焦慮和抑郁情緒,情況復雜或嚴重的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通過服用藥物改善抑郁、焦慮癥狀,用藥時應注意從小劑量開始,了解藥物的副作用及起效時間。
專家簡介

邵海艷
心理學碩士研究生、中級心理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專職從事心理治療工作,時長7000+,接受國內釋夢理論與臨床應用系統培訓及督導;自體心理學理論與臨床應用系統培訓及督導;嬰兒觀察培訓;CBT系統培訓,遠程接受法國盧梭老師臨床病理性和青少年精神分析理論的培訓;美國布萊克曼老師防御系列課程學習,完成精神分析理論、實操、案例解析兩年系統培訓及德國Alf Gerlach精神分析取向的神經癥、心身疾病及人格障礙的臨床實踐兩年制培訓。目前接受溫尼科特范式精神分析系統培訓,長期接受督導和個人體驗。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