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30歲的劉女士智齒反復發炎好幾年,每次都靠吃消炎藥硬扛。近兩個月由于工作繁忙睡眠較少,導致免疫力下降,智齒便又開始“作妖”了,疼得她半邊臉都腫了。“這種情況在臨床上被稱作‘智齒冠周炎’,根據個人情況進行有效治療后,便可解除疼痛。”徐州市中心醫院接診的口腔科主治醫師魏景健表示。
什么是智齒?為啥那么智齒會痛?
智齒是指人類口腔內上下頜第三磨牙。因為智齒正好在20歲左右時開始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發育接近成熟,于是被看作是“智慧到來”的象征,故稱它為“智齒”。
日常中,我們常說的智齒疼痛,便是因為它沒有足夠的空間正常萌出而出現阻生,即不能完全長出來。這時候由于牙冠不能全部冒出頭,上面會有牙齦覆蓋,此時牙齦和牙面之間會形成一個三面密閉的小袋子似的結構,我們稱之為盲袋。盲袋當中會積存食物殘渣、軟垢、牙菌斑,即使我們每天規律地刷牙、漱口,也很難將盲袋內的食物殘渣等清除,從而極易引發智齒冠周炎的發生,導致智齒又腫又痛。
此外,魏景健還提醒,如果智齒位置不正,向前或者各方向傾斜,也容易造成食物嵌塞,從而引起智齒本身或智齒前面的磨牙齲壞。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導致頜面部間隙感染、心內膜炎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智齒的“去”與“留”,怎么區別對待?
不是所有的智齒都需要拔除。只有當智齒的存在給人體造成一些危害的時候才需要拔除。通常包括以下情況:
1.智齒反復發炎,也就是智齒冠周炎(牙齒周圍的牙齦組織發炎,腫脹疼痛);
2.智齒本身已經被蛀了,或者因為智齒的原因,導致第二磨牙(智齒前面一顆牙)蛀牙;
3.智齒與鄰近牙齒之間經常出現食物殘留;
4.智齒壓迫導致鄰近牙齒牙根有吸收(一般拍片才能發現);
5.引起周圍組織囊腫或者腫瘤;
6.智齒生長的位置異常,摩擦刺激頰粘膜,產生潰瘍,一般上頜多見;
7.正畸(矯牙)或者修復(鑲牙)治療需要;
8.下頜智齒導致顳下頜關節紊亂或者上頜智齒影響下頜運動;
9.智齒全部埋藏在頜骨中,可能導致神經性疼痛;
10.上頜智齒沒有對應的下頜智齒萌出,且牙齒高出咬合平面(上下頜牙齒緊咬時的接觸面)。
什么情況可以保留智齒?
1.智齒正常萌出,與同側另一顆智齒有正常咬合關系;
2.智齒鄰近牙齒有缺失,智齒可以用作鑲牙的基牙(作用類似于橋墩或拴馬樁)時,可予以保留;
3. 智齒完全埋藏在骨質里面,不會壓迫到鄰近牙齒的牙根和下牙槽神經(建議定期復查以免變化)。
不過,由于每個人的智齒情況不同,到底要不要拔,最好還是讓專業的牙醫看完再決定。
微創拔牙“拔”而“不怕”
“醫生建議我去拔掉智齒,但是我很害怕,一拖再拖,結果痛的受不了還是下不定決心。”有許多患者有著和李女士一樣的困惑。“我們在區域內較早開展的微創拔牙技術可以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這個技術的貫穿于術前評估、影像檢查、手術切口和阻力解除手段、術后護理和指導各個環節。”魏景健介紹。
微創拔牙較傳統拔牙對技術要求和無菌要求更高,專門針對一些難拔、阻生智齒或埋伏齒。在操作時,需要專門的微創拔牙器械,如外科動力設備、仰角手機、超聲骨刀、頰拉鉤、分離器和微創拔牙鉗(挺)等。與傳統拔牙方法相比,微創拔牙可有效降低下牙槽神經麻木、鄰牙損傷、上頜竇漏、牙根移位和頜骨骨折等并發癥,從而使整個拔牙過程能夠做到微創、可控、無痛、舒適。作為江蘇省首家綜合醫院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國家口腔臨床住院醫師規培基地、國家口腔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核心單位,我院口腔科始終緊跟患者需求,針對高難度、復雜阻生齒,尤其合并全身系統性疾病的患者,依托醫院多學科“MDT”治療模式,保障了治療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本文作者

魏景健,口腔科主治醫師,口腔臨床醫學碩士
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研修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熟練掌握口腔頜面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 對口腔頜面-頭頸部良、惡性腫瘤的診治、顯微外科技術及頜面部缺損畸形修復與重建有一定的見解。擅長頜面部創傷骨折及頭頸部脈管疾病(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淋巴管畸形)的診斷和治療,擅長各種復雜牙及阻生牙的拔除及各種牙槽外科手術。目前發表核心期刊文章數篇。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