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通訊員:鄧永紅 李長鑫)

患者是一位青年男性,33歲,因腹痛去鎮衛生院就診,診斷為腸梗阻轉院至縣醫院,后確診為肝癌IV期,門靜脈高壓栓塞嘔血。
患者體形消瘦,面色晦暗蒼白、口唇發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四肢濕冷、脈搏細弱,幾乎處于失血性休克狀態。
看完患者在外院的檢查報告,孫曉飛知道為什么患者跑了4家醫院,沒有醫生愿意接收。患者肝癌晚期,即使進行新輔助化療也不具備外科手術條件。這就意味著,患者很難被根治。
患者家屬稱,附近有一家三甲綜合醫院愿意接收,但治療方案是把患者送入ICU,遭到家屬拒絕。在轉院的過程中,患者出現嘔血癥狀。

當前最緊要的事情是給患者手術止血!
然而患者基礎條件特別差,進行全麻手術困難重重,很難耐受大型外科手術。“通知導管室,準備進行TIPS手術。”急診科、消化科、介入科等多學科討論后決定手術方案:急診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術)。

在血管造影機的導引下,介入科團隊順利經頸內靜脈入路進入腔靜脈-肝靜脈,并成功穿刺門靜脈分支,對門體穿刺道行球囊擴張,在門靜脈跟肝靜脈之間放一個支架,支架兩端分別置入肝靜脈和門靜脈內,建立一個新型的分流通道,實現了門靜脈部分血流直接經支架分流道向腔靜脈分流。嘔血癥狀消失。
患者的命暫時保住了!

“大夫,我還能活多久?”剛下手術臺,患者就問孫曉飛。
這個問題讓孫曉飛很難回答。
這個患者收還是不收,孫曉飛心里沒有底兒。
如果收下來。怎么治?
如果不收,患者才33歲,真的讓他回家等死?
“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要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孫曉飛決定和患者一起搏一搏。
“治療的過程會很痛苦,但好在你還年輕,我們一起加油,拼一把!”孫曉飛給患者鼓勁兒。
根據腫瘤治療規范化、個體化的原則,孫曉飛先給患者開出治療肝癌的靶向藥物。服用靶向藥物一段時間后,跟進免疫治療。2個月后,患者身體具備介入手術條件,孫曉飛著手準備為其行介入栓塞化療。


術前,患者家屬找到孫曉飛,說出自己的不解:“聽說過放療、化療、靶向、免疫以及外科手術等方式治療惡性腫瘤,從來沒聽說過介入治療。上次介入,讓俺男人不吐血,介入還能治好他的腫瘤?”
“ 孫曉飛耐心為患者家屬講解:即將進行的手術是在肝動脈造影顯示腫瘤營養血管的同時,將導管經股動脈選擇性插入到肝臟腫瘤供血動脈后,注入栓塞劑和化療藥物,使化療藥物直接到達病灶,然后中斷腫瘤病灶的血供,化療藥物以最大藥物濃度作用于腫瘤細胞,促使腫瘤細胞缺氧、缺血并發生壞死。”

見患者家屬的眼神還是充滿不解。孫曉飛接著說:普通的化療,藥物作用與全身,會有很大副作用,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掉頭發。
介入化療就是把化療的毒藥通過血管注射進腫瘤內部,然后再把血管堵死,讓養料進不去,毒藥出不來。通俗來講就是,餓死癌細胞、毒死癌細胞、搞死癌細胞!經過介入手術治療,被外院醫生判了“死刑”,認為活不過3個月的患者,已經生存了7個月。目前狀態良好。


孫曉飛介紹,介入治療是通過介入手段,如導管、支架、球囊等,直接在患者體內進行治療。介入治療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如血管病變、心血管疾病、腫瘤等。
介入治療是一種非外科手術方法,通常比傳統的外科手術方法更為安全和便捷。在介入治療中,醫生會在身體的自然孔道或小切口中插入介入器械,通過內鏡或X線影像實時觀察病變部位,同時進行治療。
“目前臨床上肝癌的治療方法較多,但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無法進行根治性治療,所以總體治療效果欠佳。且傳統的腫瘤手術切除和肝移植對患者損傷較大,術后容易復發,單純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效果尚未令人滿意。”
孫曉飛說,介入治療方式已經成為肝癌重要的治療手段,具有創傷性較小、治療時間短、恢復快及可重復性強等特點,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研究已經得到證實。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