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傳染頻道:溫度升高、天氣漸暖,人們在享受疫情后明媚春光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蚊蟲叮咬、防止輸入性瘧疾傳播。2020年是我國實現消除瘧疾的目標年,及時發現、報告、診斷和治療輸入性瘧疾病例,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是實現消除瘧疾的關鍵。
今年4月26日是第13個“全國瘧疾日”,主題為“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日前,我們特地采訪了徐州市傳染病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張鳳池,他表示,我國在防控瘧疾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目前在防控輸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時,也要提高防控輸入性瘧疾的意識。
非洲務工者感染瘧疾 回國求醫時已昏迷
瘧疾俗稱”打擺子”,是由瘧原蟲寄生于人體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偶有發病。但在非洲、中南亞和中南美洲的多數國家和地區是瘧疾的高流行區。
幾個月前,張鳳池主任會診時意外接診了一名從非洲務工回來的中國病患。“這名患者50多歲,常州人,當我見到他時,他已經陷入昏迷狀態,根據流行病學史和相關檢查高度疑似瘧疾。”
瘧疾是經蚊蟲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多見于夏秋季節,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共有4種: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在我國主要是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張鳳池主任詳細闡述:“經過診斷,我們確診了這名患者患上的是惡性瘧原蟲,主要表現為周期性規律發作的發冷、發熱、出汗。”
原來,王先生(化名)常年在非洲打工,不知道何時就染上了瘧疾,發病后才意識到自己病情的嚴重性,于是他第一時間乘坐飛機飛到北京,再轉火車前往徐州,在遇到張鳳池主任時,已經昏迷。
“由于耽擱的時間比較久,他的病情有些嚴重,肝臟損傷嚴重,后伴隨貧血、黃疸等癥狀。經過診斷和團隊研究,我們對其進行藥物治療,病情才逐漸好轉,2個月后,這名患者痊愈出院”。張鳳池主任介紹。
瘧疾具有潛伏期 短途旅行不用攜帶抗瘧疾藥物
雖說國內的瘧疾基本得到控制,但是仍然要防范輸入性瘧疾的再傳播。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漸轉好,人們在恢復日常生活的同時仍然不可掉以輕心,要提防輸入性瘧疾病例。
氣溫逐漸升高,疫情逐漸向好,越來越多的家庭走出家門旅游踏青。那么在外出游玩、短途旅行時,是否需要隨身攜帶抗瘧疾藥物呢?
張鳳池主任給出了答案:“因為瘧疾具有潛伏期,不同瘧原蟲的潛伏期也不同,短的一周,長則24天,因此短途旅行的話,其實是不需要隨身攜帶抗瘧疾藥物的。旅行時多加防范,避免到蚊蟲多的地方走動,夜間睡覺可以用蚊帳、殺蟲劑等來預防。”
切斷傳播途徑是控制瘧疾的黃金手段
瘧疾所帶給人們的苦痛不言而喻,因此,為避免更多的人遭受疾病的困擾,對瘧疾的預防應加以重視,不僅要避免在蚊蟲活動高發期外出,還要從源頭上控制瘧疾——切斷傳播途徑。
蚊蟲叮咬是引發瘧疾的重要原因,因此對蚊蟲叮咬的防治措施是瘧疾預防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張鳳池主任表示,為更好地防止蚊蟲叮咬,盡量減少皮膚暴露,以長袖、長褲為主,在室內,紗門、蚊帳、殺蟲劑都是較好的防蚊蟲措施。
張鳳池提醒,除了切斷傳播途徑,還需要防范輸血性傳播和母嬰傳播的風險。對于孕期婦女,防治瘧疾的措施更加重要,以保證孕婦以及腹中胎兒的健康。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