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上,妊娠滿28周但不到37周間分娩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出生體重小于2500g的新生兒,稱為低出生體重兒,而出生體重小于1500g的新生兒,稱為極低出生體重兒。
全程導醫網 徐州名醫訪談:(通訊員/姚萌)7月18日,妊娠僅28周、出生體重只有1200克的極低出生體重兒——依依(化名),在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醫學中心醫護人員的愛心守護下,闖過一個又一個的生命關卡,重回父母懷抱,順利出院了。
來自沛縣的孟女士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劉松林手中接過孩子,激動地熱淚盈眶:“感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你們是孩子的救命恩人……”看著在媽媽懷里香甜熟睡的小寶寶,在場人員無不感動,因為每個人都深知,這一切是多么來之不易。
產婦孕28周出現胎膜早剝 早產寶寶體重僅1200克
回想當時寶寶出生的情景,劉松林主任依然記憶猶新。
小依依的媽媽孟女士,今年26歲。在懷孕27周的時候出現腹痛、陰道流液等情況,隨即到沛縣當地醫院住院保胎。但在保胎過程中,情況始終沒有好轉,且在第28周的時候出現了胎膜早破,情況十分危險。
考慮到胎兒隨時可能早產,必須轉院到有早產兒救治能力的三甲醫院進行生產,在醫生的建議下孟女士一家通過急診轉院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
“來到我們醫院后,檢查發現產婦出現了胎盤早剝,必須馬上手術。隨即通過急診通道直接進入了手術室,然后新生兒科接到通知也馬上來到手術室等待寶寶出生。”采訪中,劉松林主任說。
據介紹,寶寶生下來的時候情況很差,體重僅1200克,屬于極低體重兒,呼吸困難,心率只有80次/分,正常早產兒心率應該在100次/分以上。立即給予保暖、清理呼吸道、T組合復蘇器正壓給氧,同時檢測經皮血氧飽和度等復蘇搶救,心率上升至140次/分,生后6分鐘在正壓通氣下由新生兒轉運暖箱迅速轉運到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
劉松林主任表示,對于早產兒和極低出生體重兒來說,產房管理很重要,積極有效的復蘇對提高存活率和改善生存質量極其重要。在手術室緊張的復蘇搶救和安全轉運到NICU的過程又被稱為產房管理,這是保證早產兒救治存活的第一步,尤其是轉運環境必須做到保暖保溫。“我們醫院配備新生兒院內轉運暖箱,配備新生兒專用空氣氧氣混合器、正壓通氣設備和心電監護儀,可以給患兒安全的呼吸支持及生命體征監測,保護這些脆弱的小生命。”
對這個小生命的到來,孟女士一家格外珍惜。“雖然極低體重兒的救治難度很大,但家屬給了我們足夠的信任,所以我們要做的不僅要保障寶寶存活,還要盡全力避免各種早產兒并發癥和后遺癥,提高寶寶的生存質量。”劉主任堅定的說。
愛心守護 新生兒科精心治療勇闖關
全身皮膚透明、身體不足巴掌大,呼吸微弱,面對如此嬌嫩幼小的生命和患兒家屬期盼的眼神,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再一次攜手站在了死神的對立面。
然而,早產兒的救治猶如闖關,每一個關卡都是一場艱難搏斗。
由于肺部發育不成熟,小依依只能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維持生命,醫生給予促進肺發育治療。幸運的是,依依呼吸逐漸好轉,一周后脫離呼吸機束縛,改為空氣氧氣混合器吸氧,后逐漸停氧。
與此同時,為了預防動脈導管持續開放引起的充血性心衰、呼吸衰竭和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并發癥,經科室會診討論采用了改善循環和合理的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終于,在醫護人員持續24小時的嚴密監護下,小依依憑借頑強的生命力闖過呼吸關,實現自主平穩呼吸。
營養對于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寶寶來說,至關重要。但早產兒胃腸道存在發育不成熟,喂養不耐受,容易并發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而大量的研究顯示,母乳相對于其他早產奶粉更耐受、營養更全面。在醫生的建議下,孟女士家人每天都為寶寶送來母乳,由醫護人員用一根細長的胃管鼻飼進入寶寶胃腸道,促進寶寶胃腸道發育,幫助寶寶實現體重增長。
經過精心治療和悉心呵護,小依依的吃奶量逐漸增加,吞咽能力漸漸增強,慢慢由胃管鼻飼過渡到完全胃腸道喂養,體重也由原來1220克長到了1920克,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已經達到了出院標準。
經歷37天的漫長等待,終于迎來了寶寶出院的日子,孟女士一家早早來到新生兒科病房,為劉松林主任及其團隊醫護人員送來錦旗,表達感激之情。
面對來自患兒家屬的感謝,劉松林主任動情的說:“作為醫生,我們比任何人都希望這些小不點能在我們的救治下存活下來,健康成長。這不僅僅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源于家長對我們的信任。為了這份信任,我們愿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專家提醒:極低體重兒出院后按時隨訪很重要
然而,對早產兒的救治管理就像是一場接力賽,出院不代表比賽結束,而是把“保護棒”交到了家長手中。
劉主任在高危兒專科門診中發現,大多極低體重兒出院回家后存在喂養困難的表現,這是因為家庭護理主要依靠家長,在喂養、環境等方面達不到醫院的護理標準,這就要求出生后一定要遵醫囑按時隨訪。
“出院隨訪就相當于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延續內容,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很重要也很關鍵。”
高危兒門診隨訪的主要內容
據介紹,高危兒專科門診隨訪不是單純地看身高、體重、頭圍發育是否達標,而是包括很多內容。
早產兒很容易出現聽力、視力損傷,隨訪要檢查聽力,篩查視網膜病變。“在住院期間,我們還對寶寶進行了新生兒眼底篩查,發現存在視網膜病變。這是極早早產兒常見的病變表現,只要早篩查、早發現,再經過相應的治療,視力可以恢復正常。因此,在出院的時候我們也多次叮囑家長,一定要遵照醫囑進行視網膜病變的復查。”劉松林強調說。
不僅如此,醫生還要提醒家長及時進行疫苗接種,因為早產寶寶在住院期間因為體重不達標,有些疫苗無法接種,經過體檢合格后提醒家長及時接種疫苗。
此外,還有最關鍵的喂養指導和神經運動發育評估。醫生根據早產兒生長發育曲線,評估寶寶身高體重是否達標,對沒達到生長發育指標,進行喂養指導。對寶寶神經運動發育情況的評估,根據年齡和評估結果,進行專業的康復訓練的指導,幫助減少并發癥和后遺癥的發生。所以,家長一定要嚴格按照醫囑,按時到高危兒專科門診隨訪。
“令人欣慰的是,孟女士一家醫從性很好,不僅按時隨訪,在日常喂養中遇到問題也會通過電話、微信等及時跟我們溝通,對我們很信任。”劉松林主任笑著說道。
生命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的頑強不屈。小依依的故事見證了醫生的努力和付出,也見證了為人父母永不放棄的愛子深情。
我們相信,有愛的地方就有奇跡!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