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名醫訪談:在所有的綜合性醫院,兒科都是最忙碌的科室之一。兒科工作強度大、壓力大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兒科醫生的數量也頻頻告急,北上廣等地的某些大型醫院甚至取消了兒科夜間門診。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王紅兵卻在這個崗位上堅守了30多年,并在淮海經濟區享有盛譽。他認為,做一名優秀的兒科醫生,不僅需要專業的醫學和技能,更需要“高情商”。
幫早產兒闖“生命關”
作為一名資深兒科醫生,王紅兵主任最擅長的是新生兒疾病,小兒泌尿系統疾病和小兒急救。不少體重超低或極低的早產兒都在王紅兵主任的帶領下,經過兒科團隊的精心治療闖過了重重難關,追趕生長最后達到正常新生兒的發育水平。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環境污染加劇,高齡產婦生育二胎和試管嬰兒的增多,如今,早產兒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是世界早產兒最多的國家,每年約有180萬早產兒。早產寶寶因為機體各系統的發育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并發神經系統疾病及各種疾病的風險會比足月兒高。王紅兵主任說,早產寶寶在出生后將會面臨諸多問題:體格發育遲緩、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腦癱、智力發育落后、免疫功能低下等。所以,早產寶寶需要出生后的“早期干預”和治療。
2003年11月,一位懷孕32周的35歲高齡產婦因妊娠期腎病,在市一院早產生下一對龍鳳雙胞胎,家人來不及享受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兩個孩子就因為體重過輕送到兒科,其中男嬰1.3千克,體重極低;女嬰0.85千克,體重超低。在十多年前,這樣早產兒還是非常少見的,他們一出生就要面臨呼吸關、黃疸關、感染關、喂養關等系列難題,王紅兵主任非常重視,立即為兩個早產兒制定了一系列的早期干預和治療措施,幫助他們闖過重重難關。兩個多月后,這對雙胞胎順利出院,經過評估,各項發育指標都達到了健康同齡兒的標準,一家人把孩子接出院,高高興興地回家過春節了,他們對王紅兵主任以及市一院兒科團隊感激不盡。
2010年2月,兒科又迎來了一個該科室史上最輕的早產兒——30周早產,體重只有0.55千克,護士一只手掌就能把她托起來,大家都叫她“手掌嬰兒”。王紅兵主任精心制定了一套更為周密的方案,兩個月后,“手掌嬰兒”出院了,體重2.9千克,體格發育指標接近正常同齡兒,該病例在全國都引起了轟動。體重這么低的早產兒經過治療并且能夠健康存活,當時在全國都是非常罕見的。
有了這些經驗作為基礎,2011年,市一院兒科參加了衛生部《提高極低體重早產兒生命質量臨床研究》子課題組,對我市30例孕周在32周以下,體重在1500克以下的早產極低體重兒進行為期兩年的早期干預指導,臨床跟蹤隨訪。同時開始重視早產兒的出院后管理及早期干預,以提高早產寶寶的生命質量,避免或減少早產兒腦癱的發生率及其他疾病的發生率。近年來還開展了“天使驛站”早產兒公益活動。
兒科醫生需要“高情商”
和別的科室醫生不同,兒科醫生不僅要和懵懂的孩子打交道,掌握部分“兒童心理學”,還要學會如何贏得孩子家長的信賴。王紅兵主任認為,做好一名兒科醫生,光靠高超的醫術是不行的,還需要較高的情商,要用真誠、細心和耐心取得孩子和家長的信任,才能更好的進行臨床工作。
“孩子生病時,患兒家長可能會有焦急的心態,醫生要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王紅兵主任說,要獲得患兒家屬的認可,一定要充分尊重他們,甚至和他們交朋友,認真傾聽他們的每一句話、關注他們的情緒;尤其是在治療時還可以多多贊美孩子,對嬰幼兒可以夸漂亮、可愛,大一點孩子夸他們聰明乖巧,或者直接和孩子交流,以方便我們的臨床治療。這些交往技巧都是促進醫患溝通和信任的必備條件。
科學用藥是治療原則
“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這是最近幾年人們對就醫的新認識,從事兒科診療30多年的王紅兵主任說,這是他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治療原則,以前還常常因此得不到家長的理解,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聽見孩子咳嗽幾聲就急著給寶寶輸液,誰不同意就跟誰急。
王紅兵說,兒科醫生之所以難干,一是因為兒童發病經常都是來勢洶洶,不少都是重病急病,醫生壓力很大:二是一個孩子來看病,往往都是兩個甚至三四個家屬圍著,家屬搶著述說病情,說的又不一樣,而孩子自己又很難說清,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如今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特別受重視,成為整個家庭的中心,家長也會把這些壓力轉嫁到醫生身上。面對這些問題,王紅兵主任的原則一直是科學治療,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
“然而現在有些家長又矯枉過正,陷入另一個誤區,對‘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這句話認識過于片面。”王紅兵主任說,現在有的家長一聽到“抗生素”或“激素”這樣的詞就會本能地產生排斥,但有些病又不得不用,孩子的病耽誤不得,什么情況下該用,什么情況下不需要用,醫生自然比家長有把握得多。家長不能盲目偏聽偏信。
醫學知識是日新月異的,王紅兵主任的理念是“活到老、學到老”,54歲的他每天都會瀏覽網絡和雜志留意最新的兒科醫學新進展,如今仍然保留剪報的習慣,這些習慣有助于日常工作。有些年輕的家長喜歡上網查詢疾病的治療方法,這樣得到的信息是片面的,王紅兵主任建議:每個孩子的疾病有其自身的特點,網上未必能了解孩子的個體化差異,及時就診醫生會幫他們分析孩子的病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所以,好多家長就診后,對于王紅兵主任是信賴且佩服的。
專科介紹
徐州市一院兒科始建于1936年,是徐州市臨床重點專科。在人員結構、臨床科研、教學、護理方面在我市始終處于領先地位。于1979年5月在我市率先成立了無陪新生兒室,1997年成立了兒童行為醫學研究室,先后開設了哮喘門診、矮小門診、ADHD門診、兒童綜合能力訓練中心特色門診和癲癇專科門診等。兒科醫護人員為31人。醫生15人,護士16人,其中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2人、碩士研究生4人。額定床位40張,具備先進的搶救治療儀器:遠紅外搶救臺、心電監護儀、指血糖儀、高壓氧艙、輸液泵、嬰兒暖箱、藍光床等。目前,已經形成了具有1個研究室、8個專業組,開設了5個專科門診。年專科門診量24800余人次,出院3400余人次。
2004年6月1日兒科在徐州市率先建立了兒童健康俱樂部,與媒體聯手進行科普教育、健康體檢。
近三年來,徐州市課題結題一項,參加國家級子課題一項研究并結題,申報徐州市科研課題一項。
目前兒科能夠開展江蘇省三級綜合醫院所要求的技術診療項目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及顱內出血、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感染性疾病、小兒重癥肺炎、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嚴重心律失常、重癥腹瀉病、血液系統疾病、小兒出血性疾病、血尿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急性腎炎和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各類型休克的診治、急性呼吸衰竭、小兒疑難雜癥的診斷及開展兒童保健等各項工作,尤其在小兒內分泌疾病的診斷、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康復治療,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的重癥監護治療、早產兒的救治和兒童矮小癥綜合治療方面居于本地區領先位置。
專家介紹:王紅兵,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1984年畢業于徐州醫學院醫療系,2002年起任市一院兒科主任,兒科教研室主任,任江蘇省醫學會新生兒學組委員、江蘇省兒童醫院協會委員、徐州市醫學會兒科副主任委員、市中西醫學會兒科主任委員,徐州市醫學拔尖人才,中國校醫雜志編委。近幾年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近1 0余篇。曾獲江蘇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2項,徐州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四等獎1項,徐州市衛生局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
技術擅長:擅長小兒急救、新生兒疾病、小兒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治。
門診時間:周三全天,周六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