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兒科/兒童醫院:驚厥是小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或功能性異常的緊急癥狀,表現為發作性的或一過性的腦功能紊亂。
徐州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專家祁伯祥介紹,其病理生理基礎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部分腦神經細胞發生突然的異常放電。由于大腦發育尚不成熟,驚厥尤常以2-3歲以內的的嬰幼兒相對多見,能夠引起小兒驚厥的疾病很多,驚厥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在治療(處理、護理)上則要求按急癥處理,爭分奪秒,迅速控制其發作,以免造成腦組織不可逆的損傷甚至危及患兒的生命。因此家長和醫務人員應該充分認識驚厥對小兒的危害性和控制小兒驚厥的發作的緊迫性,做到及時正確的識別和得到迅速有效的處理,這對于挽救患兒的生命、減少神經系統的致殘率、提高人口的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徐州市兒童醫院祁伯祥主任介紹,由于導致小兒驚厥的疾病各異,異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和范圍不同,所以小兒驚厥在臨床上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小兒驚厥發作時典型的臨床表現為意識突然喪失、同時驟然出現全身性的強直或陣攣性的抽搐,往往伴有雙眼球上翻、凝視或斜視、口周發紺、口中吐沫、以及大小便失禁。部分患兒可表現某一側肢體或面部肌肉的抽動。小兒驚厥持續時間可由數秒鐘至數分鐘甚至數十分鐘不等,個別患兒可持續數小時。抽搐停止后患兒出現困倦并很快入睡。驚厥持續狀態是指驚厥反復發作且間歇期意識不恢復或持續驚厥達30分鐘以上者。驚厥持續狀態對小兒腦細胞損害嚴重,應盡量避免其發生。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表現往往不典型,可以是突然出現的凝視、面肌抽動,肢體的跳動以及呼吸節律的不規則或陣發性全身青紫等,比較輕微的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容易被忽視,應當仔細觀察并且與新生兒正常的不自主運動相鑒別。
嬰兒手足搐搦癥是由于缺乏維生素D導致低鈣血癥所致的抽搐發作,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以全身性抽搐發作、手足搐搦或喉頭痙攣等為主,小嬰兒表現可類似新生兒抽搐發作形式,表現肢體不規則抽動等不典型方式。
嬰兒痙攣癥患兒在驚厥發作時表現為連續性的點頭樣痙攣伴上下肢屈曲和軀干前傾、雙眼上翻或凝視,可連續發作幾次、十幾次甚至幾十次。
癲癇失神發作患兒則表現為突然發生或突然中止的意識障礙,伴正在進行中的動作和語言突然停止、雙眼凝視,持續數秒或十幾秒后會恢復正常。一天內可發作多次。
有的患兒驚厥時表現為一過性的肌張力喪失,而有的年長兒驚厥時可表現為精神運動型的特點,即先有頭痛、不安、激動的先兆,而后迅速出現暴怒、恐懼、憂郁等精神癥狀和重復性的咂嘴、咀嚼等自動癥表現,持續數分鐘后停止,患兒表現疲乏、嗜睡,數小時后恢復正常。
個別患兒驚厥發作時則以突發性的頭痛或腹痛為突出表現,伴面色蒼白、大汗嘔吐等,發作間期則無任何癥狀。
小兒驚厥的病因:小兒驚厥的原因從按感染的有無角度來分,可分為感染性(熱性驚厥)及非感染性(無熱驚厥),按病變累及的部位分為顱內與顱外兩類。
一、感染性驚厥(熱性驚厥)
顱內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病毒性腦炎、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腦膿腫,霉菌感染如新型隱球菌腦膜炎、腦內寄生蟲感染如腦囊蟲病、腦型瘧疾、腦型血吸蟲病、腦型肺吸蟲病、弓形蟲病等。還有靜脈竇血栓形成。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 |
顱外疾病 高熱驚厥、中毒性腦病(重癥肺炎、百日咳、中毒性痢疾、敗血癥為原發病),破傷風等。
二、非感染性驚厥(無熱驚厥)
顱內疾病:顱腦損傷如產傷、腦外傷、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腦發育異常如先天性腦積水、腦血管畸形、頭大(小)畸形、腦性癱瘓及神經皮膚綜合征。顱內占位性疾病如腦腫瘤、腦囊腫。癲癇綜合征如大發作、嬰兒痙攣癥。腦退行性病變如脫髓鞘性腦病、腦黃斑變性。
顱外疾病:代謝性疾病如低血鈣、低血糖、低血鎂,低血鈉、高血鈉、維生素B1或B6缺乏癥等。遺傳代謝性病如糖原累積病、半乳糖血癥、苯丙酮尿癥、肝豆狀核變性、粘多糖病。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腦病、尿毒癥、心律紊亂、嚴重貧血、食物或藥物及農藥中毒等。不同時期小兒驚厥的疾病譜也不盡相同。
新生兒期:以產傷、窒息、顱內出血、敗血癥、腦膜炎、膽紅素腦病和破傷風多見。有時也應考慮到腦發育缺陷、代謝異常如低血糖、低鈣血癥、低鎂血癥、低鈉血癥、先天性宮內感染如巨細胞包涵體病及弓形體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