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是常見病、多發病,我國乙肝病毒攜帶率達7.18%,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約為3000萬,其中10%~20%可發展為肝硬化,1%~5%可演變為肝癌。因此,慢性乙肝的治療非常重要。
徐醫附院感染管理科韓方正主任強調:慢乙肝的長期治療目標是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阻止和延緩肝硬化、肝病失代償和肝癌的發生。慢乙肝患者應該積極抗乙肝病毒治療,盡可能達到下列目標:
理想的治療終點:持續的HBsAg消失伴/不伴HBsAg血清轉換, 標志炎癥完全緩解,長期預后改善。但是現有治療手段下大部分患者達不到這個目標。
滿意的治療終點:持續的HBeAg血清轉換, 能改善預后。一部分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療可以實現這個目標。
基本的治療終點:HBV DNA 檢測不到,控制病情進展。大部分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療可以實現這個目標。
抗乙肝病毒治療要抓住時機
韓方正主任提醒患者,肝功能異常或肝病進展,有乙肝病毒存在(檢查HBV-DNA>104copies/ml)都要抓住時機進行抗乙肝病毒治療。如果肝病有進展,即便乙肝病毒量很少,也需要抗乙肝病毒治療。
目前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療的藥物有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兩大類。
干擾素對于水平傳播、青年、女性、轉氨酶相對比較高、病毒量相對較低、病程較短的病人療效較好。療程較短,一般使用一年,如果達到了臨床治療的終點(轉氨酶正常、e抗原消失或出現e抗體、DNA到了不可檢測水平,甚至出現表面抗原轉陰),可以停藥。缺點是,肌注不方便,抑制乙肝病毒的能力稍差,有一定的副作用,不適用于肝硬化、有黃疸的肝炎病人。
核苷類似物是口服用藥,比肌注干擾素方便,使用范圍廣,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等重癥病人都能使用,而且副作用比較小。核苷類似物有拉米夫丁、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還有國外已經上市的替諾福韋等。核苷類似物對于由慢乙肝所引發的肝硬化病人,國際上主張終身用藥。其他乙肝病人的具體療程,有待今后進一步的臨床觀察。
抗乙肝病毒治療藥物選用有原則
韓方正主任說,初次選用抗乙肝病毒治療的藥物時應該考慮患者、病毒以及藥物等方面的因素。例如:患者的年齡、是否近期生育、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疾病、肝功能是否失代償以及經濟能力等。此外,還應該考慮病毒載量、基因型、是否變異、藥物抑制病毒的能力、HBeAg血清轉換情況等等。
選用抗乙肝病毒治療的藥物的原則:盡量選用強HBV抑制、低耐藥發生、高HBeAg血清轉換的藥物。對近期有可能生育者,盡量選用療程有限的干擾素,干擾素療效差者,可選用HBeAg血清轉換相對較高的核苷類藥物。肝功能失代償者,應該選用低耐藥發生的核苷類藥物。重肝等嚴重肝病危及生命,應該選用強病毒抑制核苷類藥物。
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仍然具有可治性、難治性、反復性、長期性等特點。許多患者需要長期治療,特別是失代償病人。目前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療的藥物各有優缺點,所以,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最合適的藥物。
慢性乙肝還應正確保養
韓方正主任指出,對于慢性乙肝病人,除了需要積極抗病毒治療外,學會合理的保養也很重要。不應該一味強調靜養,如果不是在嚴重的活動期,應該適度運動,如果轉氨酶正常或輕度異常的病人可正常工作,只是不可以從事重體力勞動。飲食上宜清談,絕對不可以喝酒,最好不要抽煙。酗酒、過度勞累、使用有肝損害作用的藥物都有可能引起病情的反復,加重肝損害,甚至有少數病人在幾天內突發肝衰竭,因此一定要謹防。
無論是病毒攜帶者還是慢肝患者都應該注意勞逸結合,尤其不能熬夜;注意飲食的結構和總量,切忌喝酒,以防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