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腎病表現為“三高一低”
小兒腎病綜合征,是指多種原因引起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導致大量血漿蛋白從尿中丟失。患兒在臨床上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及高度水腫的“三高一低”癥狀。
“水腫是小兒腎病的明顯特征。專家提醒家長要留意孩子的身體變化,通常輕度水腫僅表現在早晨起床,眼瞼水腫;重者全身水腫,陰囊水腫表現光亮,嚴重水腫有腹水及胸水。不少患兒還有疲倦,厭食,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等癥狀。患兒免疫功能低下,因而經常有感染,若治療不及時可合并有低血容量休克,電解質紊亂,血管栓塞,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
因此,如果孩子出現上述的表現時,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并及時帶孩子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耽誤了孩子治療的最佳時機。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發病誘因
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病因尚不清楚,但醫學界普遍認為上呼吸道感染是誘因。“患兒在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比如感冒、扁桃體炎、急性咽炎等,如果不及時有效控制感染,在1~4周后就有可能誘發腎病綜合征。”王洪青表示。
免疫力低下也是誘因之一。小孩子因為體質弱,體內免疫細胞比正常的人少,免疫功能不強,因此免疫細胞有時不但沒有吞吃病菌,而是暫時把病菌包容起來,身體中的病菌抗體與病菌本身結合成一種免疫復合物。隨著血液循環,到了腎臟時,會沉積到腎小球的基底膜,從而對腎臟有一種損害,使大量蛋白流失,最終導致腎病綜合征。
另一種小兒繼發性腎病綜合征,其常見原因為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乙型肝炎、皮肌炎、類風濕、EB病毒感染、家族遺傳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繼發感染(如細菌、病毒等)、循環系統疾病等疾病,還有藥物中毒等因素。
護理關鍵防感冒忌打預防針
專家提醒家長,小兒腎病綜合征病程較長,極易反復發作。“據臨床資料報道,有的患兒2~3歲時發病,到10~12歲時病還沒有好,上呼吸道感染是反復發作的禍首。長期反復發作可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使得治療變得極為困難。”
專家強調,患病后的護理重點預防感冒,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注意保暖。在飲食上,患兒不宜吃多鹽食物和高蛋白。同時,還應該嚴格限制孩子的活動量,做些安靜的游戲,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孩子疲勞,加重病情。家長要注意掌握疫情,避免交叉感染,幼兒園一旦出現其他疾病的傳染源,應及時將腎病患兒隔離,以防感染其它傳染病。家長還應注意觀察孩子的小便情況,如發現孩子的小便顏色有改變等,應及時送小便到醫院化驗。
針對兩歲以內孩子需要定期打預防針,她提醒腎病患兒不能打各種預防針,必須待腎病完全緩解和停藥1年以上,才可打預防針。
推薦:徐州市兒童醫院腎內科 王洪青 主任醫師
1991年畢業于徐州醫學院醫療系, 擅長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癥、lgA腎病的診治。
門診時間:周二全天
徐州兒科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