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睡覺啊?作業還沒做完?”是不是很多家長都這樣問過自己的孩子。一周的日記到最后一天一起寫,寒暑假作業最后兩天一起做,作業要等到看完電視一起寫,是你家孩子么?
我們把以上這種現象稱為學業拖延癥。學業拖延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改變學生的學業拖延就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重中之重。今天精銳教育王老師和大家分享一些具體的改變學業拖延并且對所有學科都通用的心理學方法。
原因一:追求完美、目標設置過高。
高完美主義傾向的學生更容易出現學業拖延,因為這樣的學生害怕自己努力的結果會以失敗為結局,那么就用消極的拖延方式來回避以保護自尊。
對于這樣的學生,家長、老師需要指導學生:
1、適當的降低學習目標,降低學生感覺高目標無法完成而引發學生的畏懼感和挫敗感;
2、細分目標到具體的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都能夠鼓勵學生往下一個目標進發。
原因二:延遲開始時間。
其實第一步的意義遠大于最后一步。只要開始行動,就能夠有動力、有方法地走好下一步。提早開始行動,既能夠縮短完成學業任務的時間也保證了完成的質量。學生可以用“我今天要開始做……”替代“我今天要完成……”讓今天必須完成任務的焦慮感、緊迫感降低,進而快速行動起來。
原因三:結果還是很理想的。
學生最后拿到成績的時候,成績往往不是很差,這樣子就強化了自己最適合在截止日期之前短期高壓的狀態下工作的心態,并且對以后的行為不斷進行自我暗示。自認為自己更適合這樣子的學習狀態。周而復始,反復循環。
原因四:時間管理能力的缺乏(最普遍的原因)。
很多學生學業任務開始得很早,但是學業任務完成期間卻沒有緊迫感。家長、老師要學會指導學生制作學業任務時間管理表格以提升時間監控能力。學生每天制作當天的任務表格,并注明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然后與預期完成時間作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