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現吐奶,常常令媽媽們十分擔心,生怕寶寶健康出現問題,不知怎么辦才好。那么,寶寶吐奶究竟是怎么回事?媽媽應該如何做好居家護理呢?
如果寶寶沒有其他不適,醫生往往會診斷為“幽門痙攣”。父母不用緊張,不要誤解醫生的意思。其實,寶寶在吐奶時,幽門自然就會痙攣而完成這一動作,這不是病,只是對吐奶的專業解釋,是寶寶常見的現象。
因為寶寶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因此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溢奶。有的寶寶每次吃奶后都吐,有的寶寶是在剛吃完就吐,有的寶寶是在吃完后過了20分鐘再吐。
如果寶寶邊吃邊從嘴角流出奶,是沒有關系的,這可能是因為媽媽奶水充足。如果寶寶總是一下吐出很多奶,媽媽就該想想原因和辦法,如喂奶后是否應把寶寶立起來輕拍背部,讓寶寶打嗝排出空氣。對于經常吐奶的寶寶,媽媽可以試著減少每次喂養的母乳量而增加次數。如果是嚴重的吐奶,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以排除先天性幽門肥厚性梗阻的可能。發生吐奶時,媽媽要注意看好寶寶,使之側臥并拍打背部,以免吐奶時奶進入氣管引起窒息。
總地來說,健康的寶寶由于胃腸蠕動活躍,容易發生溢奶。這種情況會在6個月之內隨著寶寶胃腸功能的成熟而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正確喂奶 防止吐奶
1.改變阿喂養姿勢。媽媽抱著寶寶喂母乳時,要讓寶寶的頭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這樣能減輕寶寶吐奶的癥狀。給寶寶喝奶粉時盡量不要讓寶寶躺著喝,坐著或站著比較好。
2.改變喂養時間。當寶寶有吐奶癥狀時,要注意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不要長時間給寶寶喂奶,讓寶寶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寶寶腸胃適應了就不會吐奶了。
3.改變喂養次數。如果寶寶有吐奶現象,應該適當的減少喂奶的次數,由以前的兩小時一次可縮減為3小說一次。
4.媽媽加強護理。如果寶寶吐奶時,有可能是肚子里喝進空氣了,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媽媽要及時把寶寶豎著抱一抱,輕輕的拍打拍打寶寶背部,讓寶寶打個嗝,就不會再吐奶了。
如果用以上方法寶寶吐奶癥狀仍不好轉,很可能是病理性的吐奶了,寶寶腸胃可能有病變,應及時去看兒科醫生,然后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