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夏天,有不少兒童,因為感到肚脹、不消化、不想吃飯,同時伴有不規則腹痛,被家長帶到徐州市兒童醫院來就診。消化內科的封東進主任就接待了很多這樣的小患兒。經過檢查發現他們大多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的,針對這樣的小患兒給予及時的治療都完全治愈。
幽門螺旋桿菌的原理
徐州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封東進主任介紹了幽門螺旋桿菌的原理。HP感染又稱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種類。幽門旋桿菌經口到達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經數周或數月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數年或數十年后發展成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縮性胃炎等。我國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高發國家之一。
幽門螺旋桿菌是如何感染的?
封東進主任說,幽門螺旋桿菌的途徑傳播特點使其感染在家庭內有明顯聚集現象,父母感染后其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他家庭高得多。幽門螺旋桿菌廣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觸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傳染,比如:共用餐具、母親將食物嚼碎后再喂嬰兒,甚至與感染者深吻等也可能導致傳染。
HP感染有哪些癥狀呢?
封主任說,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后可能導致口氣重,即口腔有異味,嚴重者往往還有一種特殊口腔異味,無論如何清潔,都無法去除。
由于早期胃癌患者大約80%沒有癥狀,少數患者即使有一些癥狀也是些非特異性表現,比如:1) 上腹痛:疼痛多不規律,與飲食無關,一般為彌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極少數患者表現為絞痛并向背部放射,易誤診為心絞痛。2)噯氣:因胃酸缺乏,胃內發酵產氣等因素使胃內氣體積存,導致噯氣發生。3)腹脹:因食物滯留、排空延遲、消化不良、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導致腹脹發生。4)食欲不振:慢性淺表性胃炎多有食欲減退或時好時壞。5)惡心與嘔吐:炎性胃粘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動力學障礙、胃逆蠕動影響,出現惡心、嘔吐。
C13尿素呼氣試驗是最好的診斷方法
封主任介紹,現在患胃炎的孩子增多,“罪魁禍首”是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診斷有許多方法,其中的C13尿素呼氣試驗是目前為小兒診斷幽門螺旋桿菌最好的方法,敏感度高,小兒無損傷,易接受。13C呼氣試驗法的特點:1、患者檢查時無創無痛苦;2、簡單方便快捷,患者空腹或餐后2小時后,檢查時口服13C沖劑,空腹、半小時后各收集患者一口氣即可;3、其檢查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均較一般檢查高,準確率95%以上;封主任告誡患兒的父母,如果孩子感覺胃部不適,應到大醫院去作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檢查,以便及早用藥,及早從消化道清除幽門螺旋桿菌,以防止發展成嚴重的胃部疾病。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雖然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與其他消化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相似,但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力比較弱,致病力不強,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或有大量的細菌侵襲胃黏膜才會導致嚴重的疾病。兒童醫院封東進主任提醒各位家長要讓孩子做到以下幾點:
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飲食尤其是進食生冷食品要講究衛生,集體用餐時采取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幽門螺旋桿菌通過唾液、牙菌斑、不潔食物等途徑傳染。2)同其它消化道傳染病一樣,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預防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根除幽門螺桿菌前應先注意口腔衛生。可以先更換牙具,使用一段時間漱口水和抑菌牙膏,修復口腔問題如蛀牙,牙垢,牙結石等。3)家里有幽門螺旋桿菌病患者時應該暫時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4)注意飲食和生活調理。避免長期攝入粗糙、刺激性食物;避免過熱飲料及過咸飲食;做到飲食有節,定時定量,防止暴飲暴食。
市兒童醫院消化科簡介
該院兒科消化專業在全市處領先地位,已開展的診療項目有:小兒胃鏡(全市兒科中最早開展)、結腸鏡診斷技術和小兒消化內鏡治療技術—胃息肉高頻電凝摘除,結腸息肉高頻電凝摘除,消化道異物鉗取,胃扭轉復位,食道狹窄擴張等,已開展胃鏡400多例,結腸鏡100多例。大便還原糖測定、大便病原快速測定、13C—尿素呼吸試驗等。
■專家介紹
封東進,副主任醫師,徐州市兒童消化組副組長,徐州市消化內鏡委員會委員。1995年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兒科學系。畢業后一直從事小兒內科臨床工作,2002年至浙江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進修小兒消化專業,回院后組建小兒消化專業組。從事上消化道異物鉗取,胃鏡診斷各種上消化道疾病,C13篩查兒童HP感染等工作,擅長于小兒消化系統多發病,常見病診治,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專家門診:周二、周六上午
咨詢電話:0516--85707122;8558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