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頻道:出生1個多月的寶寶,頭總是傾向一側,不愛轉頭。媽媽發現寶寶的頸部有個硬塊。“是腫瘤么?又很硬像骨頭。”全家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帶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檢查,經確診是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專家告訴記者,小兒歪脖病發展速度快,因此年齡越小治療越好。
寶寶出生1 0到1 5天會有“歪脖”癥狀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通常不太容易發現歪脖,因為太小表現的癥狀不明顯。在出生10到15天之后,會出現不愛轉頭或習慣性向一側傾斜。”市婦幼保健院康復科副主任醫師李曉輝說,寶寶在出生后先天性的歪脖,起初有的也不能摸到脖子上有腫塊,所以常常被忽視。甚至拖延到滿月甚至更晚些才去治療,從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這個剛滿月的寶寶被發現歪脖時,同時在頸脖摸到了硬塊,這下把全家人嚇壞了,不知道寶寶得了什么病。李主任說,寶寶來的時候剛滿月。“歪脖病”發展的非常快,主要是因為脖子處的硬塊很快會變大變硬,甚至摸上去感覺像骨頭一樣硬。所以家長帶寶寶看病的時候都非常緊張。
據了解,“歪脖”其宴叫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是兒童常見的一種頸部先天性畸形。就是頭部長時間不自主地向一側傾斜。其主要病變在胸鎖乳突肌,故稱為肌性斜頸。具體癥狀為寶寶的頭總喜歡歪向一邊,很少或是從不主動轉向另一邊。在觸摸時可以感覺頸部有硬塊,摸上去像一根繃緊的繩索。
寶寶“歪脖”或與在媽媽肚子胎姿有關
據了解,斜頸可分為肌性斜頸和骨性斜頸。前者是由于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引起的頭頸歪斜的頸部畸形,相當多見;后者是因頸椎骨質發育畸形所致的斜頸,較少見。一般所講的小兒斜頸多指肌性斜頸。肌性斜頸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醫學界普遍認為子宮內壓力異常或胚兒胎位不正是產生先天性肌性斜頸的主要原因。也有學者認為是胸鎖乳突肌營養血管栓塞,導致肌纖維變性而形成斜頸。難產及使用產鉗是引起肌性斜頸的原因之一。
李主任告訴記者,大部分寶寶的斜頸癥是在母親肚子里就形成的。可能與胎姿有很大的關系。當然,一些外部因素也不可排除,比如,在生產過程中嬰兒被血管鉗拉傷等。
“孩子出生10多天就可自查。”李主任說,寶寶脖子一側質地堅硬的腫塊,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們在給孩子洗澡時摸到的,這種情況大多在月子里就能被發現。但比較隱蔽的是,還有一種是沒有腫塊的,表現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開始患兒即無腫塊。第二種是起先有硬塊,因較小未被發現,待家長見孩子斜頸明顯時,患側硬塊已經非常大了。沒腫塊的類型不易被發現,把寶寶抱起來才可能發現脖子歪了。
寶寶出生后10天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自查呢?比如,孩子睡覺總是往一側睡.兩邊臉頰不對稱都要引起重視,發現硬塊就要及時就醫。
早發現早治愈最佳治療期一個月內
“從中醫推拿角度來說最佳治療期是在1個月內。”李主任說,在他的治療過程中發現,孩子越小治療的效果越好,比如滿月內的寶寶,通過按摩很快就能恢復正常,像上述的1個多月的寶寶經過了一個月的按摩,狀況也已經好轉,脖子可以活動自如,但是完全康復比出生十多天的寶寶治療期長。
小兒肌性斜頸雖不是疑難雜癥,但也別以為斜頸是小毛病,拖延治療就不僅僅是歪脖子這么簡單了,嚴重的話會出現大小眼,大小臉,有些五官還會變形,個別患者還會造成脊柱側彎。李主任說還是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小孩子治愈率更高。防治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關鍵就是早發現、早治療。那到底多早算早呢?出生后1個月內最好。一個半月后治療時間就比較長了,1歲半之后就只能手術治療。經過早期系統正規的治療,先天性肌性斜頸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李主任建議,家長在寶寶出生后進行自查,如果發現歪脖、頸部硬塊,不愛轉頭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