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頻道:寶寶的成長發育離不開健康均衡的飲食。然而,很多寶寶吃飯難,這究竟是為什么?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褚英主任認為,歸根到底還是新手爸媽錯誤的喂養方式導致的。褚英主任介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指出:提倡順應喂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研究表明,順應喂養能降低嬰幼兒生長發育遲緩、超重和肥胖的風險。
喂養是兒童與照護者相互配合完成的活動
何為順應喂養?褚英主任解釋,順應喂養又名回應性喂養,是在順應養育模式框架下發展起來的嬰幼兒喂養模式。順應喂養強調喂養過程中父母和嬰幼兒之間的互動,鼓勵嬰幼兒發出饑餓和飽足信號,并給予及時、恰當的回應,讓嬰幼兒逐步學會獨立進食,并獲得長期健康的營養及維持適宜的生長。
喂養過程是由兒童和照護者共同完成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要得到充足的食物以及爸爸媽媽的照料。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合適的食物,以及進餐過程中的關注和交流,給孩子舒適的心理感受。
那么順應喂養有什么好處呢?首先,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培養孩子進食技能的發展。
孩子從出生以后,只會吃媽媽的奶或者是配方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要逐步學會吃泥糊狀的食物、碎塊狀的食物,然后過渡到成人食品,這個過程是需要學習的。
培養兒童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習慣
在順應喂養過程當中,家長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褚英主任提到,如何讓孩子不挑食,不到處丟食物,以及用餐禮儀,家長都可以在順應喂養過程中培養孩子,并讓孩子得到被尊重的感覺,讓孩子感受到愛,獲得安全感。這就需要家長在給孩子喂養的過程中,創設比較好的進餐環境,讓孩子在這種環境當中輕松愉快地完成進餐。
如何進行順應喂養呢?作為喂養者,可以以微笑眼神交流,用鼓勵的語言對孩子作積極的回應,“比如說孩子自己能夠拿勺子吃飯或者用筷子吃飯,而且吃得比較好,這時可以用一個贊許的眼神去回應孩子,讓孩子感覺到這個過程被爸爸媽媽看到了,爸爸媽媽用這種眼神來鼓勵孩子,孩子會更好地去吃飯。”
在喂養的時候,家長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并要保持耐心。假如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不小心把食物掉了或者是把湯灑了,家長要接納孩子這樣的行為,畢竟孩子還小,家長需要做一些引導,幫助孩子掌握不撒飯的能力。
提供合適的食物 幫助孩子自主進食
“家長要幫助孩子嘗試不同的食物組合,鼓勵孩子進食各種各樣的食物,這樣就可以保證孩子的營養均衡。”褚英主任表示,針對不同的孩子,家長在喂養的時候,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說孩子平常吃得比較少、比較慢,就要鼓勵孩子多進食。家長也可以采取一些游戲的方法,在輕松愉快的過程當中能增加孩子進食。
如果寶寶比較胖,吃得比較多,家長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提醒孩子,讓他多嚼幾次,避免進食過快、在短時間吃進過多食物。
另外,家長在提供食物的時候,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提供不同的食物,比如寶寶在6個月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主要是米糊狀態食物;到了7—9個月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提供碎末狀的食物;到了9—12個月的時候,就可以提供碎塊狀的食物……要根據年齡的不同,給孩子提供不同形狀的食物。
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家長還要給孩子提供不同的食物。褚英主任說,寶寶6個月的時候,可提供一些米糊狀的食物,比如米糊、菜泥等等;孩子到了7個月左右,就要盡早添加肉類食物,給孩子補充優質蛋白,保證孩子的能量供給,另外要給孩子一些微量營養素的補充,比如鐵、鋅、鈣等。
褚英主任強調,在進餐的時候,要減少進食的干擾,減少孩子分心。她發現,有些家庭成員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或者一邊追著孩子一邊喂飯,甚至有時候喂飯都喂到大門口,這樣的行為是不提倡的。她建議,在進餐的環境里面,主要是跟進餐有關系的一些環境布置,不主張孩子身邊有很多的玩具,更不主張孩子看著電視吃飯。這也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進餐的時候,要保持自己的專注性,作好表率作用,在這個過程當中不要去談論這個菜好吃,那個菜不好吃,菜咸了、菜淡了,避免孩子模仿大人,導致以后出現挑食的行為。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