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科普:精神分裂癥之男女有別,區別有哪些?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四科主任靳自斌講解。
1、社會人口學差異
新門診的男性患者為何明顯多于女性。部分原因在于,精神分裂癥在男性中的發病率高于女性,尤其是成年早期。然而,兩種性別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相當,可能是因為男性患者更容易死于自殺及其他原因。
門診上,男性患者主要是年輕人,而女性患者則傾向于中年。這一現象強有力地提示,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起病比女性早5-10年。男性發病年齡一個高峰,在21-25歲呈單一高峰;女性患者起病相對較晚, 在25-30歲及圍絕經期/絕經期呈雙峰分布。
2、功能差異
門診女性患者之所以少,還可能與精神分裂癥患者婚姻、功能上的性別差異有關:很多女性患者婚姻多存在,能夠堅持工作、社交、生育,甚至大致過上完整的生活,「忙」到無法來門診。男性則單身或離婚的居多。相比而言,很多男性患者的婚姻、功能受損相當嚴重,無法達到女性病友的功能水平,并更多地出現在門診。

3、癥狀差異
在發病之前:男性患者更容易存在清晰的前驅期及早期物質濫用、(尤其是大麻濫用)、酒精。女性患者在起病前數年內遭遇高水平應激及創傷事件的比例更高。有研究報告稱女性患者的陽性癥狀更突出,如幻覺、妄想。男性患者的陰性癥狀更突出,后者包括情感平淡、活動減少及社會退縮。女性患者更常出現顯著的情感癥狀,如抑郁心境及焦慮。男性患者的認知損害較女性患者更顯著。女性患者在一系列認知維度上的表現優于男性患者,如注意、記憶、語言、執行功能及情緒感知等。

4、轉歸差異
盡管女性更常遭遇創傷,且一般認為創傷可惡化精神病,但女性患者的轉歸總體上仍優于男性患者。相比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住院次數較少,緩解期較長,復發較少。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現無家可歸及缺乏家庭支持的現象。文化及社會經濟背景可能影響了結果。
與此同時,我們也很遺憾地看到,一些男性患者死于自殺;很多男性患者酗酒,還有一些需要劑量非常高的抗精神病藥才能勉強控制住病情。很多男性患者無法工作,只能靠年邁的父母養活。
生物學解釋
雌激素的神經保護效應可以部分解釋以上性別差異。假說認為,女性激素可以推遲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疾病成為進入社會的攔路虎之前,女性患者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學業,獲取足夠的人際技能;雌激素可以協助抗精神病藥的抗多巴胺效應,所需要的藥物劑量較男性低,進而預防一些劑量依賴性的副作用。上述優勢均有助于女性維持穩定的就業及發展人際關系。然而到了絕經期,上述優勢蕩然無存。
其他證據也確認了雌激素對女性的保護效應。例如,女性在經前期雌激素水平較低,常出現精神病性癥狀的惡化;產后雌激素水平同樣較低,癥狀也經常惡化,導致精神疾病復發率增加。聯用雌激素或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后,病情常可以顯著改善。
另一種可能性是,女性在早期的優勢不僅與激素有關,還與擁有兩條X染色體、小膠質細胞的性別差異、精神分裂癥基因的表觀遺傳學效應、大腦結構的性別差異及基因-環境交互有關。
(圖片源于網絡,僅用于科普宣傳,如侵刪。)
專家簡介

靳自斌
心理四科主任,主任醫師徐州市職工心理健康專家團專家,榮獲淮海科技二等獎,徐州醫科大學案例式教學比賽二等獎。曾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修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對認知治療、森田療法有所研究。對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心身疾病、強迫癥等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經驗。專業特長:心境障礙、心身疾病診療及精神藥理學有所研究。門診時間:專家門診 周一、周三。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