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冬季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在這個時節,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慢病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徐州市中心醫院全科醫學科為慢病患者制定了一份“過冬攻略”,提醒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定期監測、及時調整藥物……

(資料圖:全科醫學科查房)
高血壓患者:謹防血壓“大起大落”
血壓季節變化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氣溫與血壓呈現負相關關系,即血壓“秋冬高,春夏低”,在冬季,人體平均收縮壓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平均舒張壓比夏季高6毫米汞柱。冬季心腦負荷加重,血壓高且波動劇烈,易造成心梗、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及其突發事件。
據了解,除了家族遺傳史以外,肥胖、精神壓力、熬夜等是高血壓病年輕化的主要原因。醫生提醒,若青年人初次發現高血壓,應首先排除干擾因素,及時干預不良生活方式,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預防措施:
1、做好保暖工作,穿衣應舒適輕便、薄厚適宜,被子應保暖且輕便。尤其從室外回到室內時,建議及時脫掉外衣,避免忽冷忽熱引起的血壓波動;
2、飲食上更應少鹽、少油,冬季少食紅肉,多吃魚類、蔬菜、水果,均衡飲食;
3、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保證睡眠充足。冬季早晨氣溫低,加之清晨血壓水平較高,易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可以適當晚一些起床;
4、堅持日常運動,但應避開寒冷時間段(如早上6-8點),運動前充分熱身,室外運動可改為室內運動;
5、天氣變化時,應加強血壓監測,特別是早晚血壓。血壓顯著增加或波動大的患者要及時就醫;
6、高血壓患者常常會發現,原來一直服用的藥物,到了冬天沒那么有效了。別著急,這是冬季血壓的正常反應。當血壓未出現明顯的異常波動時,應堅持遵醫囑服藥,切記自行換藥、加大藥量等行為;若血壓波動較大時,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糖尿病患者:加強監測 下肢保暖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冬季合理飲食控制血糖至關重要,若血糖驟然升高,可能會發生嚴重的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合并感染等。另外,冬季氣溫變化也可能會出現血糖波動,建議糖尿病患者要加強血糖的檢測,如果出現血糖的升高或波動,應及時到內分泌科門診就診。
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冬季還要注意保暖,預防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冬季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比常人更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此外,糖尿病患者也要加強足部護理,如果出現足部破潰、出血等,要及時到內分泌科門診就診。
預防措施:
1、加強血糖監測,可自備家用快速血糖儀,定期檢測血糖,最好每周檢測4-5次,如果出現血糖升高或波動,及時就醫;
2、注意保暖,根據室內外溫度及時增減衣物,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加強足部護理,可以用40℃左右的溫水泡腳,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穿柔軟合適的鞋子,經常更換襪子;
糖尿病患者在天氣轉冷時需要關注自己的心臟健康,如果出現胸悶、心前區不適等癥狀,及時到醫院就診。
慢阻肺患者:冬季預防保健
冬季是慢阻肺患者最需警惕的季節,除了晝夜溫差大,隨冬季而來的還有嚴重的霧霾,空氣中的有害物質能夠加劇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原體入侵機體后,會刺激氣道黏膜充血、水腫導致氣道狹窄,引起慢阻肺的急性加重。
醫生表示,對慢阻肺患者而言,冬季干冷空氣的刺激會讓本不寬敞的氣道更加狹窄,氣道黏液更加濃稠,讓患者呼吸受阻。
預防措施:
1、嚴格戒煙,同時避免二手煙的吸入,減少有害氣體和有害顆粒的吸入;
2、注意保暖,戴好口罩,房間內要勤通風換氣,注意氧療,改善呼吸環境;
3、定期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預防呼吸道疾病感染;
4、科學運動鍛煉呼吸功能,如太極拳、呼吸操、八段錦、縮唇呼吸等,促進肺康復;
5、規范使用吸入劑,療效好且副作用低,減少復發。
關節病患者:熱敷可緩解疼痛
冬季氣溫逐漸下降,一些中老年人會出現關節疼痛加劇的狀況。作為常見的慢性疾病,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在老年患者中最為常見。
醫生介紹,骨關節炎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的關節退行性改變。類風濕關節炎則屬于自身免疫疾病,嚴重的會累及其他臟器。寒冷刺激雖不是關節炎的致病因素,但可以誘發或加重關節炎患者的疼痛。
預防措施:
1、注意關節局部保暖。可以佩戴護膝,一方面支撐、保護膝關節,另一方面具有局部保暖作用。此外,護膝還可以分散身體對膝關節的壓力,緩解膝關節的疲勞和疼痛;
2、進行關節熱敷。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需要注意的是,熱敷的溫度不可過高,暖寶寶也不可直接貼于皮膚表面,以防引起皮膚燙傷;使用含有藥物的貼劑或中藥湯劑濕敷時,需注意皮膚是否耐受,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皮膚過敏的癥狀;患有血栓性靜脈炎、外周血管疾病,以及皮膚有破損的患者,不宜熱敷。
醫生提醒,如果患者的關節疼痛持續不能緩解,甚至出現關節腫脹、晨僵及變形,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關節腫痛的病因,進行合理治療。來源:全科醫學科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