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抗生素就花了好幾萬,掛水后只能管一陣子。”吳老漢告訴侯予龍博士,因為從小患有肺結核的緣故,經常會發熱、咳嗽,有時還會咯血,最近一年這些癥狀越來越重。家屬帶著吳老漢輾轉了多家醫院,都被告知患者因為脊柱嚴重側彎,手術風險太太而被拒絕手術。后經過多方打聽,家屬帶著吳老漢慕名來到徐州市腫瘤醫院,找到侯予龍博士求助。

結核導致右上肺毀損
經過詳細的病史采集和入院檢查,侯予龍博士發現吳老漢是肺結核導致右上肺毀損,肺部結核合并細菌感染。而且病人從小就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嚴重駝背,整個脊柱還側彎,胸部輪廓左右嚴重不對稱,大小不一,長期發熱,血紅蛋白較低,還有中度肺功能不全,進行開放手術風險較大。“對于胸廓不規則手術,一般會考慮開胸,但是病人中度肺功能不全,無法耐受開放手術。”侯予龍博士圍繞病人實際情況進行了詳盡的術前討論,并與團隊及家屬達成實施單孔胸腔鏡右上肺切除術的共識。


單孔胸腔鏡右上肺切除術既切除了病變,又盡可能保留正常肺組織及肺功能,比傳統胸腔鏡肺癌根治手術更加微創,更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因此對醫生的技術水平要求極高。除了要具備高超的胸腔鏡技術和豐富的胸腔鏡手術經驗及熟練的解剖知識,還要求醫生能夠準確判斷肺段血管、支氣管分布情況、病變肺段范圍、各肺段之間界限。
在手術前,侯予龍博士充分考慮了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并思考應對方案,以確保手術風險最小化,同時對吳老漢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經過一周的修養和調理,吳老漢的各項指標都趨于正常,可以接受單孔胸腔鏡右上肺切除術。
小切口解決大麻煩
考慮到吳老漢有嚴重的脊柱側彎,無法完全平躺,侯予龍博士與麻醉科聯合會診研究適合患者的手術體位。侯予龍博士說,“倘若將胸腔比做一個容器,吳老漢的容器是不規則的形狀,肺部也由于部分實變發生不規則改變,加上長期的慢性感染,肺部邊緣與胸腔還有黏連,導致手術難度極大。”


經過細致周密的術前準備,吳老漢被推進了手術室。侯予龍博士介紹,病人的肋骨間隙比普通人狹窄很多,后背與胯骨的骨頭畸形凸起影響器械的操作,手術操作空間狹小,只能配合患者擰著身子進行手術。
手術進行了近3個小時,憑借高超的手術技術,侯予龍博士手術團隊按照預期完整切除了病灶。“沒想到困擾了幾十年的老毛病,竟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治好了,體表還沒留下什么傷口。”吳老漢和家屬激動地握著侯主任的手,經過十多天的恢復,吳老漢已經順利出院。
侯醫生有話說
當人們的免疫力減弱時,很容易感染肺結核或肺部真菌感染。無論是罹患肺結核還是肺部真菌感染,都會增加另一種疾病合并感染的風險,這可能導致肺功能減退甚至是死亡。對于肺結核患者,如果肺部真菌合并感染可以及早診斷,就可能獲得有效治療,防止出現嚴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