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淮海經濟區首例“一站式”微創切除后縱隔腫瘤、蘇北首例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腎癌根治+下腔靜脈癌栓取出術……在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的加持下,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實現了精準醫療上一個個新的突破。
據悉,從2019年底徐醫附院引進達芬奇機器人以來,至今實施的手術量已突破1800臺。利用達芬奇機器人三個操作平臺、四只多角度靈活自由的機器臂、裸眼3D放大畫面等優勢,徐醫附院在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婦科等困難手術上,多學科團隊聯合治療疑難復雜疾病,為患者提供更多就醫選擇,同時也邁向了高質量醫療服務的征程。
腫瘤長在“兩不管“地帶
機器人輔助“一站式”切除
年過六旬的患者陳師傅來自鄰近的河南省商丘市,最近幾個月,他老是感到頸胸部有些疼痛麻木。陳師傅先后到當地多家醫院就診,做了CT檢查后發現:胸頂高位、頸胸交界處第1胸椎旁長有腫瘤,被確診為膈神經源性腫瘤。
腫瘤長在頸胸交界處,又侵犯到脊髓神經,用行話來話,腫瘤長在一個“兩不管”地帶,既涉及到胸外科,又涉及到神經外科和骨科,單純靠哪一個科室無法完成腫瘤全部切除,這讓幾家醫院的??漆t生犯了難,隨后,陳師傅又來到了徐醫附院胸外科就診。
據胸外科張成副主任醫師介紹,縱隔神經源性腫瘤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原發性縱隔腫瘤,絕大多數發生于后縱隔脊柱旁溝處,但少數腫瘤可部分發生在椎間孔內外,使腫瘤呈現啞鈴型生長,臨床上稱為啞鈴型縱膈腫瘤,通常經過胸外科手術可完整切除。但患者陳師傅的縱膈腫瘤位于后縱隔高位甚至高達頸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聯合胸外科、脊柱外科、神經外科共同處理,且困難風險極大。
面對患者陳師傅的復雜病情和高手術風險,徐醫附院胸心外科、脊術外科、麻醉科等科室協同協作攻堅,為患者陳師傅采取“一站式”微創手術,并利用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成功地完成了手術。據悉,此次“一站式”頸胸交界處后路小切口聯合達芬奇機器人微創切除啞鈴型后縱隔神經源性腫瘤手術是淮海經濟區首例。
多學科團隊作戰
實現精準醫療新突破
此外,在新醫療技術的幫助下,徐醫附院利用達芬奇機器人在實現精準醫療的一個又一個突破。前不久,一位71歲男性因“無痛性全程肉眼血尿6天”入院,入院診斷為:右腎惡性腫瘤伴下腔靜脈癌栓,需要對患腎進行根治性切除并取出癌栓。該類手術出血量大、手術風險高、死亡率高,是業內公認的泌尿外科頂尖難度的手術,也被稱之為“皇冠上的明珠”。
在術前制定好周密詳細的計劃后,徐醫附院泌尿外科聯合肝膽胰外科、麻醉科、重癥醫學科等其他相關科室共同協作,完成蘇北首例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腎癌根治+下腔靜脈癌栓取出術,術后患者恢復順利。
據悉,自2019年底徐醫附院引進了達芬奇機器人后,目前已經在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婦科等外科科室廣泛應用,持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普外科、胸外科和泌尿外科達芬奇手術均已突破500例,處于省內領先水平。
打破人類身體局限
機器人成了醫生的“好幫手”為什么這么多患者都會選擇達芬奇機器人進行手術?它又有哪些特點和優勢呢?近日,在徐醫附院的手術室內,記者見到了這位外科醫生的“好幫手”。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具有裸眼直視三維立體高清視野、顫抖自動濾除和INTUITVE直覺式操控技術、7個自由度的可轉腕手術機械臂等優勢,能為患者帶來了更微創、精細化治療以及功能性保護等諸多便利。”
徐醫附院醫務處處長劉筱表示,在進行傳統手術時,醫生的手和眼都有一定局限性,特別是空間比較狹小復雜的區域。但依靠達芬奇機器人10倍放大的3D高清視野和360度靈活機械以及自動除顫等技術,可以使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持續保持穩定狀態,避免人工誤差的產生。同時,利用機器人操作更精準,能減小手術創傷和出血,更有利于病人身體恢復。
自達芬奇機器人引進以來,徐醫附院開展達芬奇手術已超過1800臺,受到了患者的廣泛好評。醫務處劉筱處長表示,目前醫院正在積極調研,發掘更多適用達芬奇機器人的病種,將這項設備物盡其用。為了滿足臨床需求,醫院正在計劃購入第二臺達芬奇機器人,造福更多病患。
來源:徐醫附院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