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上周五,64歲的患者仝先生來到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復查,得知一切安好之后,仝先生連連向他的主診醫生、心內四科副主任醫師李先進表示感謝。
對于這次的治療效果,仝先生及家人都覺得很滿意,也很意外:“沒想到,還有這樣一種方法可以治療心臟病”。
心慌胸悶半年,他接受了射頻消融手術
仝先生是睢寧人。9月初,仝先生來到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就診。據仝先生說,過去的半年里,他經常感到心慌胸悶,起初以為是上了歲數體力下降的緣故也就沒太在意。直到最近一個月,仝先生說,這種心慌胸悶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感覺很難受。
在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仝先生被診斷為心動過速心肌病。
心動過速性心肌病可以由房顫、房撲、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室速等多種快速性心律失常所引起。該類疾病治療單純藥物效果欠佳,經射頻消融治愈快速性心律失常后心功能多能得到明顯改善,甚至恢復正常 。
經過溝通,仝先生決定接受心房撲動射頻消融術。市中心醫院心內四科副主任醫師李先進在CARTO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為仝先生進行了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在三尖瓣峽部進行線性消融,仝先生房撲終止,消融線達到雙向阻滯,手術成功。手術后一個月復查超聲心動圖顯示:仝先生心肌運動幅度及增厚率正常,左室舒張末內徑縮小至48mm,左室射血分數提高至51%,和正常人無異。
對于這一結果,仝先生及家人都特別欣慰,“第一次聽說射頻消融這個技術,沒想到效果很神奇”。
據李先進副主任醫師介紹,心臟射頻消融術是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動脈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導致局部心內膜及心內膜下心肌凝固性壞死,達到阻斷快速心律失常異常傳導束和起源點的介入性技術。
解讀:心臟問題,大多由心臟放電異常引起
在心內科的治療選項中,射頻消融屬于一項尖端的技術。截至目前,在整個淮海經濟區內,熟練掌握該項技術的專家尚不超過10人。
李先進副主任醫師表示,作為一項微創治療心律失常的高端技術,射頻消融有其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治療經驗。
在心內科電生理專家的眼中,很多心臟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心臟放電異常所導致。射頻消融,屬于心臟電生理領域的一項高端運用,是電生理與心內科交叉學科的新興領域,一經出現,就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令人矚目。
說到這里,就要先說說心臟的工作機制。
持續跳動的心臟,儼然是一個機構復雜、機制科學的神奇器官。持續跳動的心臟,主要是心肌細胞的自發工作,這種自發工作則是由于放電引發。心肌細胞為橫紋肌,不受意識支配,屬不隨意肌。
心肌細胞大致可分為兩類:心臟傳導系統和工作肌細胞。心臟傳導細胞包括竇房結,房室結和蒲氏纖維。主要以傳導心肌電沖動為主。工作肌細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單個的工作肌細胞接受心臟傳導系統的電沖動產生興奮和收縮偶聯。而整個心房肌或心室肌作為一個整體,以完成泵血功能。
正常情況下,竇房結可以自發地產生動作電位,竇房結以每分鐘60-100次的節律產生電沖動,先迅速將電沖動擴布到左右心房,再經過房室結將沖動傳到心室的蒲氏纖維,房室結是房室間唯一的通路。
沖動在房室結傳導時有一個延擱,約需要0.15秒。然后沖動沿著浦氏纖維系統迅速傳播到整個心室,在0.1秒的時間內激活整個心室,從而使心室肌同步收縮,排出血液。沖動的產生和傳導伴隨著精細的跨心肌細胞膜的離子轉運,如果異常則可能產生心律失常。
“正常情況下,心臟竇房結正常放電,各種傳到線路正常送電,這保證了整條電路的暢通,也就意味著心臟可以按照正常節奏跳動。如果竇房結放電異常,或者電路傳導有問題,那么電路出了問題,心臟跳動就失去了正常的節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律失常”,李先進解釋說。
射頻消融,讓心臟的“電路”恢復正常
射頻消融的工作原理,就是找到異常放電的部位,通過對該部位的處理,恢復正常放電,從而消除病狀。
作為心內科電生理技術的典型代表,射頻消融術是一種微創手術,通過穿刺血管,以射頻方式進行治療,無需開刀、輸血、植入介入器材。該技術在X光血管造影機的監測下,通過穿刺血管把電極導管插入心臟,通過熱效能使局部病變組織內水分蒸發,干燥壞死,達到治療目的。
李先進介紹說,射頻消融主要用于治療心律失常,對于下列這些疾病治療效果明顯:一、房室折返型心動過速;二、房室結折返型心動過速;三、心房撲動(房撲);四、房性心動過速(房速);五、室性期前收縮(早搏);六、室性心動過速(室速);七、心房顫動(房顫)等。
據介紹,市中心醫院心臟診療中心,省內最早開展射頻消融治療心房顫動的單位之一。在蘇北及淮海經濟區率先開展此項工作,目前完成例數居蘇北地區首位。此外,還先后獨立成功開展了心肌梗死、擴張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等器質性心臟病伴發的室性心動過速、主動脈竇、房室環等部位起源的少見、高危頻發室早或室性心動過速等疑難、復雜病例的射頻消融治療。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