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2015年1月1日,對漢王農民張克新一家來說,不僅僅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當天上午9時,曾一度被死神攫住咽喉的張克新,終于恢復了正常的生命體征,推出了市中醫院ICU病房。在病房外守了整整三天的妻子,抱住他痛哭不已。三天前的那個凌晨,對他們而言,也許是這輩子度過最漫長的4個小時……
一腳踩空,他滾落石階
51歲的張克新是一個地道的農民,耕種、放羊,靠微薄的收入撐起一家四口的生活。
四野早已漆黑一片。羊群在一人寬的山路中緩緩移動,張克新一路吆喝著,摸索著往前走去。有汽車的燈光在前方影影綽綽。張克新知道,很快就到村里了。他加緊了腳步,向前邁出一大步——
“咚”!羊群嚇壞了,四下亂竄。張克新一腳踩空,從一米多高的石階上猛然滾落,腹部狠狠撞在了一株松木上。一陣劇烈的疼痛從腹部傳來,張克新弓著身子,在地上躺了半個多小時,直到疼痛感減輕,這才晃晃悠悠領著羊群回了家。
沒啥明顯外傷,張克新也沒在意。
晚上9時多,吃過晚飯,劇烈的腹痛又開始了,止痛片都不管用。半夜12時,他痛得睡不著覺,搖醒了妻子,只說了一句“不好……”,隨即暈了過去。驚慌失措的妻子忙撥打120。等到救護車把張克新送到市中醫院時,他已經休克了。
此時,是凌晨12時30分。
高效的應急能力
——20分鐘,17名醫生全部就位
泌尿外科的值班醫生接診了張克新。
胸部和腹部CT的檢查結果讓張克新的家人倒吸了一口冷氣——膀胱破裂、脾破裂、肋骨骨折、血氣胸、骨盆骨折、縱隔向右側移位……腹腔積血將近1500毫升,幾乎所有內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值班醫生立即請來其他幾個科室的醫生共同會診。
“醫生,這……這還有得救嗎?”張克新的妻子頓時癱坐在椅子上。
“他出血量很大,情況危急,我們馬上準備手術,一定會盡力搶救!”
“可是,我沒帶那么多錢……”
“救人要緊!”
急診通往手術室的“先手術,后付費”綠色通道即時開通,值班護士迅速為其佩戴呼吸機;與此同時,20分鐘內,17名醫生從四面八方趕到醫院,有的甚至連拖鞋和睡衣還沒來得及換下……來自麻醉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的20多名醫護人員集合在無影燈下。
高超的技術水平
——4個小時,與死神的較量
不斷增加的內出血,猶如一只死神的手,隨時可能奪走張克新脆弱的生命。滴滴答答的輸液聲,仿佛在提示著時間的流逝。
“醫生,患者血壓只有20-50mmHg!”護士焦急的聲音傳來。
“繼續輸血補液!密切監測血壓!一定要維持生命體征!”醫生們分秒必爭,結合CT檢查結果和患者體格特征,馬上進行了明確分工。
胸外科的醫生首先為張克新實施胸腔閉式引流術,一根細細的導管被接入肋骨處,氣體和積液緩緩引出……半小時后,張克新的肺組織重新張開,恢復呼吸功能。
沒有一分鐘耽擱,普外科的醫生立即接過了手術“棒”。他們小心切開了患者腹部,首先清除腹腔內多達1500毫升積血,隨后探查發現,患者的膀胱壁和左腎均有損傷,腹膜后出現血塊,最要命的是,他的脾臟已經粉碎性破裂!
“脾臟已經沒法保留了,必須馬上行脾臟切除術。”一個半小時候,患者脾臟被切除,腹腔積血不再增加。
緊接著手術的是泌尿科醫生。本著盡最大可能保留器官的原則,他們對腎臟和膀胱的挫傷部位實施了修補手術。隨后,骨科醫生為他進行了骨盆懸掛固定,胸外科醫生為其束綁胸帶,固定肋骨。4個小時后,張克新脫離了生命危險,被轉入ICU進一步觀察治療。
此時,是凌晨5時。一夜未睡的醫生們走出手術室,終于松了一口。
貼心的服務意識
——半夜出診,對醫生來說再正常不過
普外科權主任、泌尿外科鄭醫師和胸心外科鄭醫師等共同參與了這次手術。他們說“半夜被叫醒來做手術,對醫生來說非常正常。我們的手機通常24小時開機,隨時‘候命’。”一般半夜送來的都是急危重癥患者,牽涉學科較多,若醫生稍有懈怠,或各學科之間銜接的某個環節出現“脫鉤”,很可能給患者生命帶來無法挽救的傷害。對于像張克新這樣臨時沒有帶足手術費的危急患者,醫院一般都會啟用“先手術,后付費”綠色診療通道,首先確保挽救患者生命;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會從患者角度出發考慮手術方案,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情況下,盡可能尊重患者和家屬的訴求。
徐州市中醫院是我市唯一一所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也是江蘇省首批基本現代化中醫院。中醫傳統提倡“醫者仁心”,正是秉持這樣的從醫理念,多年來,在不斷提升醫療技術水平、發揚中醫傳統文化的同時,市中醫院的醫生們走出醫院,積極參加冬季集體無償獻血、“黨員醫生進社區”、健康大講堂等公益活動,為徐州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