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礦總院頻道:65歲的張阿姨最近一個月總是頭暈,特別是晚上睡覺時,稍一轉身,馬上頭暈目眩,嚴重時甚至惡心嘔吐。做了顱腦CT 和頸椎片后,并沒有發現問題,吃了很多藥也無濟于事,一個月里張阿姨被“眩暈”折磨地瘦了一大圈。兩天前,張阿姨慕名找到了徐礦總醫院神經內科榮良群教授,檢查后才發現,自己頭暈的根源竟是耳內移位的“耳石”!
“‘耳石癥’也稱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高發于中老年女性及長期看電腦伏案工作的年輕人群,藥物治療收效甚微,手法復位往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榮良群教授說。他讓張阿姨躺到治療床上,將其頭、身體轉動了幾下,只用了十幾分鐘,沒花一分錢,沒吃一粒藥,張阿姨的眩暈病竟然好了。
徐礦總醫院“眩暈診療中心”是淮海地區首家集眩暈診斷、治療及康復于一體的專業中心。近日,該中心帶頭人榮良群教授負責的《眩暈的規范化診斷及治療》項目入選江蘇省城鄉基層適宜推廣技術,這意味著,今后徐礦總醫院將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扶持力度,將該技術推廣至二級以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讓更多農村眩暈患者擺脫病痛折磨。
不吃藥,少花錢,靠醫生雙手治好眩暈
“耳石癥”為什么會引起陣發性眩暈呢?
榮教授介紹:“人的耳內有調節癥。由于頭部外傷或者年老而引起的局部結構退化,一些人耳石器內的耳石從原來的位置上脫落,移位到了別的平衡結構內,當頭位變動時,就會引起眩暈。這就像兒童手里玩的滾珠迷宮,在迷宮內,滾珠無序游動,導致平衡失調。”
“耳石癥”(即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醫學上簡稱BBPV,是一種特發性、由頭位改變激發的、伴有眼震的短暫發作性眩暈,也是神經內科眩暈患者最常見的病種。該病的一般臨床表現為:起床坐起、睡覺躺下或半夜向一側翻身時,突然出現劇烈的天旋地轉,往往還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更嚴重者,哪怕只是做抬頭、彎腰等動作,也會誘發眩暈。
臨床實踐中,“耳石癥”患者易被誤診為腦供血不足、頸椎病、梅尼埃氏病、高血壓等疾病,不少人經過各種檢查及藥物治療,花費不菲而臨床效果卻不滿意,加重了患者經濟及心理負擔。榮教授說,藥物對這種疾病沒有明顯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手法復位治療,將在“迷宮”中滾動的“滾珠”(耳石)送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去,從而恢復平衡結構。
專家介紹:榮良群教授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 神經內科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黨委書記、副院長,徐州市首批醫學領軍人才,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理事,江蘇省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市及淮海經濟區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康復醫學會副理事長,徐州市臨床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神經科質量控制中心主任。近年來在省級以上雜志和會議發表交流論文30余篇,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市廳級科技進步獎16項,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獎4項。先后獲得江蘇省勞動模范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臨床擅長: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眩暈和疑難重癥的診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技術,在微創抽血治療腦出血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采用手法復位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