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綜合報道:日前,一例顱腦外傷昏迷的病人,體型胖,體重250多斤,四肢嚴重水腫,外周血管顯露度極差,因需長期輸液,病人血管無法觸及、難以穿刺,上臂靜脈條件非常差,無法應用傳統的PICC置管術。而采用超聲下塞丁格技術,PICC置管可以長期保留,減少患者痛苦,輸液全過程做到“一針治療”。以往患者做PICC置管,只能在肘關節部位尋找可見的三條大靜脈穿刺,但碰到血管條件差的患者便束手無策了。徐州市中心醫院門護組率先引進應用超聲下塞丁格技術,門護組周穎護士長為該患者實施了超聲引導下塞丁格PICC置管術,成功完成PICC置管,為該病人成功建立靜脈通路,此項技術現已在全院廣泛開展。
超聲技術能清晰地顯示血流狀況、血管內徑、管壁厚度、內膜光滑度及血管曲直。可有計劃地選擇適宜置管的血管以及所需導管的適宜型號、穿刺角度,并可根據皮下脂肪厚薄度,避開肘關節,選擇最佳穿刺點,從而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并降低了血栓形成率。
選用超聲下塞丁格技術置入PICC導管,解決了臨床上很多疑難患者的置管問題,置管成功率高,減少了對血管內膜的損傷。塞丁格技術的穿刺針很細,4Fr的穿刺針為22G(相當于8號頭皮針),而PICC常規的穿刺針為16G(相當于獻血針頭),這樣對于血管細、彈性差、不充盈,但臨床上卻因置管困難而不得不放棄選擇PICC的患者,解決了燃眉之急,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從而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
超聲下塞丁格技術的成功實施、推廣應用為那些血管條件差、需要長期靜脈治療和需要化療的患者帶來了福音。此項技術是國內、外最前沿、最先進的置管方法,該技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徐州市中心醫院靜脈治療護理技術和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閱讀下一篇
徐州礦山醫院核醫學科被評審為市級臨床重點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