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孫先生30歲那年,單位組織了一次體檢。B超檢查后,醫生診斷發現,孫先生患有“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
孫先生的母親就患有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在她59歲時,因腎功能衰竭,需要透析進行治療。后來,孫先生母親因無法忍受治療的痛苦以及經濟、精神上的壓力負擔,最終服毒自殺。
母親的離去給孫先生帶來很大的沖擊。這導致他和妻子雖結婚多年,卻一直不敢要孩子。年近40歲時,孫先生也陸續出現腎功能損傷的癥狀,并伴有高血壓,必須接受藥物治療。
科普時間: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
黃曉潔主任解釋,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是人類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之一,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1000。主要表現為兩側腎臟囊腫進行性出現并增大,疾病逐漸進展。患者可能出現腎區疼痛,并累及腎外器官,引起多囊肝、顱內動脈瘤、心臟瓣膜異常,患者還會出現血尿及高血壓等。急性和慢性疼痛和腎結石是常見的并發癥。末期腎功能衰竭是多囊腎最嚴重的并發癥,大約50%的病人可能發生。
故事|出現|轉機
去年年底,孫先生的妻子得知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已經開展了 "第三代試管嬰兒" 技術,可進行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治療,阻斷致病基因向后代傳遞。她鼓勵丈夫去試一試。
由于腎臟功能受損,孫先生的排毒功能較差,食欲不振,渾身乏力,臉色難看,脾氣也非常暴躁。孫先生的妻子希望,"第三代試管嬰兒" 技術可以給他們家庭帶來一個健康的孩子,也幫助改善孫先生的精神狀態。
受疫情影響,直到今年5月,孫先生和妻子才來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求助中心主任、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項目總負責人黃曉潔。
經基因檢測發現,孫先生的PKD1基因c.11017-10C>A發生了雜合變異,為致病變異。黃曉潔主任介紹,約85%-95%的“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患者患病由該基因突變導致。而PKD1基因有多種突變形式,導致多囊蛋白1的結構和功能異常,引起多囊腎的發生。另外約10%-15%的患者患病由PKD2基因突變導致。PKD2基因突變可能導致多囊蛋白2結構和功能發生異常,引起多囊腎的發生。
隨后,孫先生和愛人通過促排卵、體外受精、囊胚培養、胚胎活檢等一系列程序,獲得兩個囊胚,但在胚胎植入前單基因變異檢測(PGT-M)后發現,兩個胚胎均攜帶有致病基因。
目前,黃曉潔主任正給孫先生的愛人進行第二個周期的治療,希望可以獲得正常的囊胚進行移植,生育健康的孩子。
專家建議:
通過孫先生的故事,不難看出,遺傳性疾病向后代傳遞的概率十分高。黃主任十分痛心的說到:“如果這些父母自然受孕,產檢時發現胎兒攜帶致病基因,可能就面臨不得不引產,這對產婦和家庭都會帶來巨大的痛苦。”
遇到這種情況,就是第三代試管嬰兒“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因為此項技術能實現體外對胚胎篩選,阻斷染色體疾病及單基因遺傳病向子代傳遞,從源頭上對出生缺陷進行干預,實現優生優育,有效阻斷遺傳病出生缺陷,避免孕婦產前診斷因胎兒異常引發的生理及心理的痛苦。
據黃主任介紹,PGT技術(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涉及婦產科學、胚胎學、遺傳學等多學科領域,主要用于染色體平衡易位、染色體羅氏易位、染色體倒位等染色體異常,地中海貧血、X連鎖嚴重聯合免疫缺陷、遺傳性耳聾、甲基丙二酸血癥等單基因遺傳病,具有遺傳易感性的嚴重疾病如攜帶遺傳性乳腺癌BRCA1、BRCA2致病突變患者及HLA配型等,以阻斷遺傳性的疾病向下一代傳遞,幫助具有遺傳異常風險家庭實現生育健康孩子的愿望。
對于復發性流產及反復植入失敗患者也可通過PGT技術改善妊娠結局。而大于38歲的高齡人群,需要做輔助生殖技術的夫妻,都可以通過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也就是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選擇正常的胚胎植入宮腔以后懷孕。
最后黃主任建議,如果家族里有遺傳性疾病患者,夫妻在生育前,最好接受遺傳咨詢,做出最佳的生育選擇。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