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東方醫院/心理頻道:光鮮亮麗的背后,卻隱藏著一顆瀕臨絕望的心。張國榮、憨豆先生、崔永元,他們都是曾患抑郁癥的人,都曾被抑郁癥所折磨。可以說,抑郁癥是我們這個時代社會與家庭所不能承受之痛。但是,許多人對此并沒有足夠的認識,即使是患上這類疾病也是未有察覺,直至病情發展到有自殺的傾向。那么,對于這些現象,我們該如何去認識應對呢?全程導醫網的小編就此采訪了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專家孫東鵬。
情緒不好 警惕抑郁癥的發生
根據2015年我國的一項調查,我國抑郁癥的發病率為3%~5%,目前國內有超過8000萬人口罹患這種疾病,抑郁癥已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疾病。雖然我們常將“抑郁”二字掛在嘴邊,但我們對這個疾病的認識還是非常有限。孫東鵬醫師表示,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抑郁癥對個體造成精神痛苦,嚴重者會喪失生活及勞動能力。
“抑郁癥并非單純性心理問題,而是有一定生物學基礎的臨床疾病。它由生物學、心理和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導致,任何人都沒有免疫力。”孫醫生表示,腦內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分泌異常時,會導致抑郁癥的“快樂缺乏”,還有工作壓力、親人去世等社會環境的變化也會增加抑郁癥的風險。
孫東鵬醫師表示,抑郁癥的經典癥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情緒低落: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感到悲觀絕望,痛苦難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覺。常用活著無意思、高興不起來等描述其內心體驗。
2、思維遲緩:思維問題費力,反應遲鈍,自覺腦子不轉了,做任何事情注意力都無法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3、行動力下降:突然變懶,主動性活動明顯減少,生活被動,不愿參加外界和平時感興趣的活動,常獨處。
孫醫師提醒,當發現自己或者身邊的朋友出現情緒問題,出現上面三個癥狀中的任何一條,并且這些狀態持續超過一個月,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就診,否則會很容易引發抑郁癥。
謹慎診斷 抑郁癥易合并其他疾病
35歲的陳女士是個教師。從小,父母對她的管教就非常嚴格,養成了她追求完美的性格。長大后,這種性格演變得越發嚴重,導致陳女士和家人、同事之間相處不愉快,不斷產生矛盾和分歧,為此她常年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后來到醫院,被心理醫生診斷為“抑郁癥”。每天吃抗抑郁藥,癥狀卻始終不見好轉。幾個月前,陳女士找到孫東鵬醫生。經過詳細問診和仔細檢查,孫東鵬認為陳女士在抑郁癥合并強迫的基礎上,還患有甲狀腺功能障礙。
孫東鵬表示,抑郁癥常與多種軀體疾病共存,甲狀腺疾病、慢性疼痛、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共同發生,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及肥胖也與抑郁癥有關。同時,抑郁癥狀合并焦慮、甚至精神病性癥狀者不在少數。各種這樣的癥狀夾雜在一起,不但使得患者的病情越發復雜與嚴重,而且會模糊其中的核心癥狀,加重疾病的進程,進一步損害患者的社會功能,影響對病情的判斷與辨別,也導致治療的困難和相對不良的預后。
要正確治療抑郁癥,首先必須準確識別抑郁癥。孫東鵬表示,心理醫生平時在診斷一個病人時,需要總體的分析病人病情。從病人的病史、致病原因、病情嚴重程度到是否合并一些其他的精神性或軀體性疾病,同時還要考慮心理狀況對病情的整體干擾。在面診的基礎上,還有一些輔助性的檢查設備,例如心理測查系統、眼狀動態分析等。“如今網上流行著各種各樣抑郁癥自測量表,這些自測表的分析都非常簡單,最多只能初步判斷患者精神狀況。”實際上,心理測查遠沒有那么簡單。就像打靶射擊一樣,不一樣的測查工具,側重點不同,并且要先確定常模,將測查結果與標準常模比較才有意義。而做心理測查時,醫生也只能確定的是一個范圍和臨界區間。專業性的測查會對原始得分進行校正,分析患者每個因子得分,并不是光看粗分,用心理測量評定抑郁,專業機構會做一個成套心理測定確認臨床癥狀,比如測查抑郁癥時,需要測查總體癥狀量表,抑郁專項評定量表,同時還要做人格測定,相關聯的看,不是單一的看某一個方面,這樣成套的測驗測查的就更精準一些。
丟掉病恥感 謹防抑郁病患者自殺
曾有人這樣形容抑郁癥,他們的靈魂已經不受自己的控制,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那種永遠握不緊拳頭的慌亂感最終將他們推進黑暗的墳墓。大多數抑郁癥患者的自殺不是蓄謀已久的行為,而是大多在某個時刻突然而起的一種念頭或者受其支配的行為。“澳大利亞一項針對自殺未遂者的研究發現:有93%的自殺未遂者,被搶救過來之后都非常后悔。他們都不想做出自殺的選擇,但在那一刻,就不受控制做出了這種行為。”孫醫生表示,患有“微笑型抑郁癥”的患者最容易突發自殺風險。他們平時看起來時常面帶微笑,但內心深處極度的痛苦無助、壓抑悲愁。這種長期壓抑的情緒一旦爆發出來,就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抑郁癥患者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并非完全是抑郁疾病本身帶來的影響,而心理疾病引發的病恥感同樣給廣大患者朋友帶來了新的困惑。抑郁癥并非無藥可救,若能給予及時恰當的治療,抑郁癥也是可以治愈的。但目前診治的情況不容樂觀,在患病后很多人普遍存在對精神障礙的偏見和歧視,這種根深蒂固的精神障礙污名化導致患者回避精神病專科醫院的就診,因此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孫東鵬表示,這種病恥感和我國的傳統文化有關。在歐美國家,心理咨詢已經成為一個很正常的事情。抑郁癥的病人對此并沒有什么恥辱感,他們覺得這就是普普通通的一種病,會積極的就診。而反觀國內,我們的傳統文化太容易給予精神類疾病道德上的歧視。許多抑郁癥患者很難接受自己的精神方面出現問題,極力遮掩,不愿到專科醫院治療。“我們醫院和其他醫院相比,門診量雖然不多,但住院率特別高。因為到我們醫院來看病的患者一般都是在各大綜合醫院的心理門診治療后效果仍不理想,病情嚴重到一定程度,或者說已經有過自殺未遂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就建議及早接受住院治療。”孫東鵬表示,否則會導致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加重病情。
及時診治 運動利于患者的康復
抑郁癥這種“心理上的感冒”能否治愈?孫東鵬表示,抑郁癥是可以完全治好的。現在,臨床上對抑郁癥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
現在的年輕人,受工作壓力和社會環境的雙重影響,患上抑郁癥的幾率越來越大。“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郁發作患者,藥物能幫助調節基礎的情緒。”孫東鵬表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需合并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有效能調整患者的心理動能,使患者能更好的面對今后的生活。當抑郁癥達到中重度時,患者的內在動力缺乏,心理治療起效緩慢,這時患者可以考慮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包括重復經顱磁刺激和無抽搐電休克。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要通過一個療程才能逐漸起效,而有些中重度抑郁癥患者已經無法正常生活、工作,乃至已經出現自殺意念,這時候亟需無抽搐電休克治療。
“抑郁癥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療效果并不難,但容易復發。據不完全統計,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出院后半年出現病情波動。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數抑郁癥患者沒有按要求進行足量、足療程規范治療,導致病情反復,還可能轉為長期難治愈的抑郁癥。”孫東鵬認為在治療期間,抑郁癥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指導和建議,即使在首次抑郁癥發作治愈后,應維持用藥至少6個月,不可隨意停藥。
大量科學研究表明,運動有助于防治抑郁癥的發生,也有利于抑郁癥患者的康復。不同的運動形式可以幫助人們減少壓力,放松心情,減輕抑郁情緒。“前段時間徐州馬拉松比賽,我們醫院在參加應急救援時,看到那些參賽的體育愛好者,就感覺他們的精神狀態特別飽滿。”孫醫生建議,抑郁癥患者可以多參加一些健身運動。在整個運動過程,體內的5-羥色胺分泌會提高,對情緒有一定的振奮作用。
抑郁并不可怕,也不可忽視。阿加莎的小說《撒旦的情歌》里寫:“為了逃開那頭怪獸,你一直跑,一直跑,但是這樣是沒用的,你不能一直用后背對著它;你要勇敢地轉過身去,才能看清那頭怪獸的本來面目。”面對抑郁癥,我們要用正面、積極的態度,不要諱疾忌醫,要像對待普通感冒一樣,坦然主動地尋求醫生幫助。
專家介紹:孫東鵬,徐州東方人民醫院主治醫師,心理一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國睡眠研究會會員,從事心理咨詢、心理治療、電生理治療工作多年,曾在廣州白云心理醫院接受NLP高級心理培訓,在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學習rTMS物理治療,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醫學科進修學習。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獲得新技術引進二等獎1項,在省、市、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擅長;睡眠障礙、情感障礙、心身疾病及神經癥的診斷、治療。
專家擅長:睡眠障礙、情感障礙、心身疾病及神經癥的診斷、治療。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