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口腔醫院/口腔頻道:叩齒養生,在現代非常受養生朋友的歡迎。叩齒養生自古有之,“叩齒保健法”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據文獻記載,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時的醫學家陶弘景,年過八旬,齒緊完好,身體健壯,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他認為“齒為筋骨之余”,叩齒則會筋骨健壯,精神爽快。古諺語曰“晨起,叩齒三百響,齒堅固”。
一、什么是叩齒
徐州市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副主任劉超解釋,叩齒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種較常見的牙齒保健方法,現代醫學認為這樣可增加牙齒的自潔作用,發揮咀嚼運動所形成的刺激,增強牙體本身的抵抗力。以往的養生論述各有出入,總之,叩齒每日早晚各作一次,每次叩齒數目多少不拘,可因人而異。叩齒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但必須持之以恒,從不間斷,方可見成效。
有一種說法叫"叩齒三十六",就是每天早晚起床睡覺前叩齒三十六下,同時將產生的口水咽下,從小堅持一直到老,可以使牙齒堅固,不生牙病,相傳這還是達摩祖師傳下來的方法。現代科學認為叩齒能興奮牙體和牙周組織的神經、血管和細胞,促進了牙體和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其抗病能力。
二、叩齒與咀嚼的區別
叩齒主要目的是健齒、固齒,屬于保健性質;咀嚼主要目的是利用牙齒將食物研碎,屬于生理功能。如果不正確使用牙齒和使用過大力量,就會造成牙齒損傷,如咬瓶蓋、咬筷子等。叩齒與咀嚼的區別主要有兩點:
(1)力量不同:叩齒是輕微的力量,叩齒震動牙根周圍的組織,有利于提高牙根抵抗疾病的能力。咀嚼力量可大可小與咀嚼的食物種類、軟硬度有關;
(2)作用效果不同:叩齒效果是健齒、固齒,減少疾病發生,具有預防效果。咀嚼不具有叩齒效果,如果長期使用一側牙齒咀嚼可產生牙合創傷。
三、什么情況不宜叩齒
有些醫家認為,叩齒法對已患牙病者可能不合適,主要是叩齒力大,恐有損傷牙齒.但是可以改換成咬齒法。
如明代杰出的醫學家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介紹了他親自實踐的護齒、健齒經驗:“古有晨昏叩齒之說,雖亦可行,然而谷谷震動,終非盡善之道。余每因勞因酒,亦嘗覺齒有浮突之意,則但輕輕咬實,務令漸咬漸齊,或日行一二次,或二三次,而根自固矣。又凡欲小解時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則腎氣亦賴以攝,非但固精,亦能堅齒,故余年逾姑息,而齒無一損,亦大得此二方之力。”
咬齒,可視為叩齒法的一個輕量級的改變方法,是用力刺激的程度不同而異。叩齒與咬齒,都屬于牙齒的自我按摩運動。
徐州口腔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