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心理頻道:癔癥,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神經病,是意識領域狹窄及運動——知覺系統障礙的疾病,是在各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神經癥。在老年期,典型的癔病并不少見,其中以女性居多。
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王曙光說,老年人適應能力減弱,當遇到困憂和刺激時不易擺脫。但也正是在老年期,人會遇到特殊的變化,如親朋故去、家庭不和、鄰里不睦、身患疾病等。人到老年易動感情,顯得幼稚、不穩定。所以人們常把老人叫“老小孩”。老人大腦部分退化,對感情的控制能力較差,因此易患癔癥。
老年人轉換型癔病主要表現為運動性麻痹,如偏癱或截癱、失聲(聲帶癱瘓造成),以及失明(對周圍光刺激仍能感覺到)等。此外,還有疼痛等癥狀。據報道,一老年婦女腹痛劇烈。曾因此而作過數次腹部手術。查其病歷時發現她從年輕時起,遇到精神刺激便有位置模糊的劇烈腹痛,并堅決要求手術。只要作了腹部手術(不動內臟),腹痛便可消失。醫生請精神科大夫會診,確診為癔病。
老年人的分離型癮病,其癥狀多表現為興奮騷動。患者可大哭大鬧、大笑大唱、并能做各種表演,好似在臺上演戲,或是象鬼神附體,如“跳大繩”的巫婆。還有的貌似癡呆,讓指鼻子。她指眼睛,讓伸右手她伸左手。雖然如此,病人在處理關鍵、復雜的問題上,還是較清楚的。
癔癥的病程—般比較短,大多突然出現、突然消失,只有極個別者歷時較長。發作終止以后,病人不能回憶發作時的狀態。
具有癔病人格的人,持別是有過癔病發作的人。應該注意控制自已的感情和注重理智,不能任憑感情自由發泄,更不能以此作為要挾別人,折磨親人的手段。
家里有人患了癔病,應多給予慰藉,切不可將其發作時的言語、動作當做笑話。平時對其既不能百般遷就。也不能過于冷漠。在其遇到委曲、不滿時,既不能隨聲附合、推波助瀾。又不能發置若罔聞。而是在生活中幫助病人冷靜、客觀地分析事物。避免斤斤計較。但患癔病的人都很敏感又十分愛面子,與其談話時一定要注意分寸。
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王曙光提醒:癔癥的治療既容易也最難,關鍵是醫務人員和家人的關心,幫助他們尋找發病的原因,引導患者正確地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