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礦總院頻道:手術、放療、化療,一直是癌癥治療的三大“武器”。但是有些患者腫瘤復發轉移后,無法再進行這些治療或治療無效,面對腫瘤束手無策,只能消極等待。
日前,徐礦總醫院核醫學科聯合腫瘤科、放療科、醫學影像科等多科室成功完成首例CT引導下應用3D打印模板對轉移性惡性腫瘤實行放射性粒子精準植入治療。這項更加精準規范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技術,將為很多被“宣判”了死亡的腫瘤患者帶來生存期延長的希望。
放射粒子植入 近距離“狙殺”腫瘤細胞
不久前,53歲的張女士突然感覺自己頸部腫痛,17年前曾她進行過甲狀腺癌手術,張女士心中一驚,有些擔心連忙來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多發頸部淋巴結腫大,最大的腫瘤有5厘米,經外科會診考慮無法手術,因皮膚有腫瘤浸潤,外放療存在破潰等風險。她輾轉市內多家醫院,均被告知無法再進行相關治療。懷著最后一絲希望,她來到了徐礦總醫院。
接診的ECT科主任喻岳超介紹說,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是一項新興的前沿技術,可稱為是“內照射”。粒子通過穿刺技術精確地植入到腫瘤內部后,將會對腫瘤持續進行近距離放射治療,使腫瘤漸漸縮小甚至消失。這對張女士這類其他治療手段都已經無效或者無法耐受的患者來說,無疑會顯著延長他們的生存期。
由科主任喻岳超副主任醫師、徐俊馬副主任醫師、劉智主治醫師、劉雨主治醫師、張曉麗副主任護師組成的手術小組聯合影像中心郭子威、張海燕副主任,同時邀請放療科張蘭勝主任醫師、教授,李彩虹副主任醫師、放療中心王斌副主任技師等指導在CT引導下結合3D打印非共面模板進行精準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術中穿刺針道、粒子植入與術前計劃設計完全吻合,實現精準穿刺、精準植入。
張女士恢復良好,已經出院回家。
3D打印模板 使粒子植入更加精準
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對劑量分布要求極為嚴格,術前嚴格的設計是保證術中精準實施和手術成功的關鍵。然而,傳統治療模式為術中徒手穿刺,穿刺針無法固定,全靠醫生的“手感”和經驗,很難復制術前的計劃,甚至還可能因為患者細微的組織蠕動而刺破血管,使術前設計成為一紙空談。
近年來,隨著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打破了粒子植入技術多年的困擾。喻岳超主任介紹,3D打印個體化模板是將每個患者術前定位時CT等影像數據輸入放射性粒子治療計劃系統(TPS),為患者量身定制出與其解剖結構、穿刺進針路徑相匹配的模板。
術前由腫瘤科醫生與放療物理師精確設計靶區粒子劑量分布,術中醫生按照設計好的每個針道的深度、角度及植入粒子的數目,避開血管、神經及臟器等進行精準的穿刺植入。有了3D模板,不僅極大地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對患者的創傷,更重要的是使劑量控制得到了嚴格保障,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此項新技術的順利開展,是徐礦總醫院惡性腫瘤精準治療及MDT診療模式的具體體現,為腫瘤學科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又一個重要途徑。
喻岳超 副主任醫師
現任核醫學(ECT中心)主任,江蘇省醫院協會核醫學專業質量控制影像學組副組長;江蘇省核醫學專業委員會治療學組委員;徐州市核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2000年以來一直從事核醫學診斷和治療工作,年影像診斷及治療達4000例以上,曾在上海,杭州,南京市核醫學中心等進修學習核醫學的診斷與治療工作,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核醫學培訓及會議。在腫瘤分子影像診斷,心血管疾病,骨骼疾病,甲內分泌疾病等核醫學影像診斷及核素治療上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甲亢及甲狀腺癌等放射性核素治療,參加中國醫師協會組織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培訓班培訓合格,并獲得準入資格。曾在國家級,省級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多次獲得集團及市級科技獎項。
聯系電話:0516-85326801、17751992008
徐俊馬 副主任醫師
熟練掌握CT引導下多部位精準穿刺活檢及惡性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術,長期從事呼吸內科危重癥的搶救治療工作。師從中國粒子之父、中華醫學會放射治療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王俊杰教授,于國家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規范化培訓基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經精準活檢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規范化培訓6個月,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得精準活檢及精準粒子植入準入資格。曾獲江蘇省衛計委新技術引進獎一項,徐州市優秀自然科學論文獎一項,在中華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
聯系電話:13776589536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