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近視/弱視專題:今天是第21個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活動主題是“呵護眼睛,從小做起”。
現如今,不管是大街上還是校園里,小眼鏡們隨處可見,兒童近視問題早已成為廣大家長的心頭病,如何才能有效預防兒童近視?孩子們還容易被哪些眼睛疾病所困擾?家長們又該如何作出相應的防范舉措?
針對這些問題,徐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張德勇為家長們解疑答惑。
“只用不歇”模式誘發青少年近視
“如今,青少年眼部屈光不正問題日益突出,視力不良者越來越多。”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張德勇有著數十年的眼科從醫經歷,通過大量的日常接診,發現青少年近視呈現出高發低齡的特點。
首先是患病率高,小學生近視率在25%左右,中學生近視率在55%左右,高中和大學更高些,分別達到70%和80%左右。
其次是孩子發生近視的年齡。過去,孩子近視多出現在10歲以后,但現在發病年齡不斷提前,六七歲的孩子漸漸成為高發群體之一,甚至有些幼兒園的孩子也出現了近視現象。
所謂近視,其實就是眼睛的調焦功能失靈。“眼球就像個自動照相機,可根據視物遠近自動調節‘聚焦’,使看到的東西正好呈現在視網膜上。但如果長時間近距離地看東西,節模式被固定了,負責調節的睫狀肌被拉得失去彈性,再想調遠就調不動了。”張德勇如是說。
他介紹,近視的發生與遺傳、人種、環境等有一定關系,但更多的是后天用眼問題所致—一遠距離用眼時間太長、眼睛負擔過重是青少年近視高發的主要原因。
現在的孩子普遍課業負擔重,大量的時間用于看書、做作業和上輔導班,眼睛得不到休息。同時,隨著電子產品廣泛融入生活,孩子們從小就與之密切接觸,手機、平板不離身。與此相對應的是,城市里高樓林立,視野范圍一縮再縮,不利于眼睛遠眺放松。孩子們的活動區域也多集中在室內,無法通過戶外活動來緩解視神經疲勞。如此“只用不歇”的模式當然會誘發近視。
14歲以下篩查近視需散瞳驗光
張德勇指出,近視分為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假性近視不需要配戴眼鏡,只要合理用眼,點用睫狀肌麻痹劑,視力還可以恢復。若是真性近視,目前比較可靠的治療就是配戴眼鏡。“青少年在發育期間,由于不良用眼習慣,開始先為假性近視,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真性近視,如果能及早糾正不良用眼習慣,合理使用眼睛,減少學習負擔,近視就可以預防。”
那么,如何鑒別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張德勇說,必須要進行散瞳驗光。散瞳的主要目的是為麻痹睫狀肌,從而麻痹調節作用,驗光才能準確,有利于弱視的治療及療效觀察。對于14歲以下的兒童來說,進行驗光時需要點滴1%阿托品眼膏散瞳驗光,三周后還要復查。“有些家長覺得散瞳很麻煩,嫌時間長,常常不愿散瞳驗光,我想強調的是,14歲以下的兒童,其調節作用是很強,如果不利用強的散瞳劑散瞳,驗光度數的誤差就會很大,不利于兒童配鏡。14歲以上的孩子,才能采用快速驗光。”
為了預防近視,張德勇建議,家長們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用眼習慣,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好孩子的眼睛。“讓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因為戶外光譜是最利于孩子眼睛發育;教給孩子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眼睛與書的距離要保持30厘米;讀書寫字半個小時后耍休息片刻,看一會兒遠處的目標;平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張德勇說,最好禁止學齡前兒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
低體重早產兒要小心視網膜病變
除了近視,還有哪些兒童眼病比較常見?張德勇表示,就臨床來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新生兒淚囊炎以及弱視都需要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僅在早產兒身上發生的特殊眼病。“這是一種可致盲性的眼病,病情非常嚴重且病變加重的速度非常快,如果發現不及時,患病的早產兒可在短時間內失明。” 張德勇說,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主要發生在比較小的早產兒身上,出生體重越低、胎齡越小該病的發生率就越離、嚴重程度越重。醫學界一致認為,胎齡小于32周或出生體重小子1500克的早產兒,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率比較高。
一般來說,大多數有視網膜病變的早產兒患者會在出生后的第4周到第6周發病,第6周到第8周加重,如果不及時治療便可在第10周到第12周出現失明。然而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視網膜病變的,所以要依賴于專門的篩查。
“按照衛生部的規定,我們將出生體重小于2000克的所有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列為篩查對象。如果早產兒被檢查出視網膜病變,醫生會判斷其是否達到了治療標準。假若達到了閾值期或者閾值前期,將進行手術。”張德勇說,市兒童醫院應用先進的廣域數字化小兒視網膜成像系統在徐州地區率先開展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每年篩-5000余名新生兒,使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患兒得到及時確診和治療。
張德勇介紹說,目前常規手術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激光手術,另一種是注藥手術。如果手術治療的時機恰當,早產兒即可避免失明,同時也獲得與正常嬰兒近似的視力發育基礎。
孩子經常淚汪汪或是淚囊出問題
剛滿月的多多(化名)最近被送到市兒童醫院檢查。多多媽媽說,孩子出生后總是眼淚汪汪的,有時候還會出現黃白色黏稠分泌物,甚至把眼皮粘住。她以為是上火導致的眼屎多,就給寶寶的眼睛滴母乳,然而并不管用。在醫院經沖洗檢查后,多多患有新生兒淚囊炎。
淚囊炎?這是個什么病?剛出生的孩子咋就淚囊出問題了?多多媽媽急切地詢問。據張德勇介紹,正常的淚液由淚腺和副淚腺分泌后分布于眼球表面,起到濕潤和保護眼睛的功能。一部分淚液被蒸發到空氣中,另一部分則匯集于大眼角,再經過一個管狀結構(醫學上叫涸道)進入鼻咽部。其中任何一個部位阻塞都會影響涸液的引流。
“新生兒淚囊炎多數是由于剛出生的一定時間內淚囊管的下端還沒有發育完善,被一層殘膜封閉,或被上皮細胞殘屑阻塞引起淚道不通,使淚液不能進入鼻腔而導致淚溢。由于淚液和淚囊內分泌物無法排出,細菌便會在淚道中貯積和繁殖,形成淚囊炎。”
張德勇說,如果孩子得了新生兒淚囊炎,首先應采取保守治療。一般是在局部用抗生素眼液點患眼,并做內眼角皮膚(淚囊部)按摩,促進淚液往鼻淚道方向流動。治療一段時間,一部分薄膜就會破裂,涸道也就通暢了。如果經過以上治療仍未緩解,應去醫院眼科進一步治療,采用加壓淚道沖洗,將薄膜沖破。如以上兩種方法治療均無效,則需要進行淚道疏通手術,使淚道通暢。兒童醫院眼科對此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
至于治療時機,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因為新生兒淚囊炎如長時間得不到治療,淚囊便會擴張使淚囊壁失去彈力,曰后即使淚道通暢,溢淚癥狀依然會存在,并可能因淚道炎癥持續而形成永久性瘢痕淚道閉塞。另外,淚囊膿液不斷排入結膜囊,可導致結膜炎、角膜炎,嚴重時可引起角膜潰瘍,甚至發展為眼內炎癥,對眼球造成潛在威脅。
3-4歲是治療弱視的最佳時期
弱視也是兒童發育過程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它的本質是雙眼視覺發育紊亂,不僅單眼或雙眼矯正視力低于正常,而且沒有完善的立體視覺,甚至是立體視盲。張德勇說,根據各地區的統計報告,我國兒童弱視發病率大約為3% -5%。
“我們認為弱視的危害大于近視,因為患有單純近視的兒童,看遠模糊,看近還清楚,視覺細胞和神經還能受到外界物象的刺激而不會衰退。弱視則不同,由于患眼的視覺細胞長期受不到外界物象的準確刺激而衰退,遠視力低于0.8,如果不及時防治,患眼的視力便會永久低下,成為單眼視覺。長此以往,健眼的視力也會逐漸衰退。”張德勇表示,患有弱視眼,患者的立體視覺模糊,不能準確判斷物體的方位、位置和遠近,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弱視兒童,若得不到及時防治,將嚴重影響學習。
張德勇指出,3-4歲是治療弱視的最佳時期,通過配鏡矯正等手段能幫助視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但若超過12歲再治療,基本上不會有明顯效果。“兒童弱視的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十分重要,但現在大家對弱視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結果令不少弱視兒童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期。”張德勇強調,為了孩子的視力健康,家長們一定要掌握防治弱視的相關知識。
為了早期發現弱視,張德勇建議家長,密切觀察幼兒有無限位異常、眼球震顫、看東西時姿勢偏斜等,如有上述情況,應及時找眼科醫生。定期為嬰幼兒檢查視力,一般要做到6個月檢查一次,以便早期發現弱視,及時治療。對于有弱視、斜視以及屈光不正家族史的嬰幼兒,要更加注意早期檢查,發現斜視或注視異常者,要及時檢查治療。
張德勇表示,通過家長的細心觀察,眼科醫生的仔細檢查,絕大多數的弱視兒童是可以早期發現的,必要時可以進行視覺電生理檢查,這也是早期發現弱視的重要手段之一。3歲以上的兒童用視力表檢查視力,對于發現雙眼視力差異≥2行、雙眼視力≤0.8者應及時就醫。
徐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醫師 張德勇
本期專家:張德勇 徐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
專家簡介:主任醫師,眼科主任,高級驗光師,徐州市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家庫成員,徐州市醫學會醫療事故及病殘兒童鑒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從事小兒眼科30余年,對小兒眼病的診治經驗豐富,特別擅長于幼兒早期視力篩查、弱視的系統治療及斜視的手術矯正。在淮海經濟區率先開展小兒先天性淚囊炎的治療,臨床療效顯著。
門診時間:周一、周五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