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肝硬化門脈高壓并發上消化道出血,通過急診胃鏡檢查發現由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所致者僅占24%-41%,,非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所致者卻占45%~76%。可見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者,應查明出血的原因和部位,以便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方能提高止血的效果。徐州市中醫院消化內科王勝英主任解釋了出血常見病因:
1.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是肝硬化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特點為出血量大,來勢兇猛,多數以突然大量嘔血,繼之柏油樣便或黑糞,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誘發肝性腦病,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可導致患者死亡。
2.反流性食管炎
肝硬化腹水患者,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功能減低,大量腹水時更易發生食管反流。肝硬化時易發生反流性食管炎是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
3.消化性潰瘍
肝硬化時易發生消化性潰瘍,與粘膜微循環障礙、胃酸、內毒素血癥、肝功能損害及感染因素等有關。出現消化性潰瘍后易引起出血。
此外肝功能損害和凝血機制障礙等也可導致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