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親戚朋友聚餐較多,經常食用大魚大肉,人體腸胃負擔過重,導致功能紊亂。過完節后恢復正常生活,發現什么都“吃不好”了,引起神經性厭食,甚至引起腸胃功能紊亂。
病例:春節長假,在外地生活的余先生大大飽了口福。除了除夕和大年初一,從初二開始,他幾乎每天都有各種飯局,同學聚會、老鄉聚會、好友見面,大餐不斷,酒也喝的不少。僅僅4、5天,余先生的腸胃就受不了了,因急性腸胃炎,到醫院接受治療。“作為在外地生活的徐州人,春節回徐,必定得到眾多款待,時間長了,腸胃就受不了了,看來飲食上,還得注意一下啊!”余先生感慨道。
專家支招:飲食上以清淡食物為主,應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豆腐、牛奶、豬肉、牛肉、魚、蛋等,多食堿性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豆制品、乳類和含有豐富蛋白質與維生素的動物肝臟等,這些都能有效地緩解身體的疲勞感;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特別是不要貪煙酒,因為吸煙飲酒會降低腸胃消化功能,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過冷、過硬、過辛辣的飲食,以減輕腸胃的負擔,如果發現有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癥狀,最好立刻到醫院就診。
此外,大家可以適量做一些步行、慢跑伸展等有氧運動,讓自己的身心“動”起來,有助于調養好胃口。
據了解,市中醫院消化內科治療胃腸疾病主要采取中西醫結合療法。西藥用于調理胃腸功能,中藥用于溫中健脾、化濕理氣和胃,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市中醫院消化內科王勝英主任還推薦了兩個食療方
山楂陳皮豆腐湯:消食導滯。材料:陳皮1/4個,谷芽、麥芽各24克,韭白9克,山楂15克,白菜250克,北菇30克,豆腐2塊,生姜4片。做法:陳皮洗凈;白菜切段;北菇去蒂浸發。在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8碗量)和藥材,武火滾沸改文火煲1小時,下北菇、白菜、豆腐滾約20分鐘,調味便可。
功效:長假期間,由于暴飲暴食,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部脹氣、胃炎、便秘等癥狀,此湯有消除積食,緩解胃脹、噯氣,理氣健脾的功效,對消除因消化不良引起的不適有一定的作用。
黃豆煲魚骨:去疲勞。材料:黃豆80克、魚骨500克、姜3片、陳皮1/3個。做法:黃豆、陳皮洗凈浸泡,魚骨煎至微黃,用煲湯袋裝好,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1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黃豆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魚骨亦富含鈣質且脂肪極少,合而為湯,能補鈣健骨,提高免疫力。尤其適合假期活動較多、奔波勞累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