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院/中醫專家訪談:腦性癱瘓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個月以內發育時期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腦癱多屬中醫的“痿證”或“五遲”“五軟”, 腦癱患兒先天稟賦不足,精氣不充是其病本;氣血運行不暢,四肢不能協調運動是其病標。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具有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作用。經絡是否通暢、筋肉是否得到濡養是腦癱患兒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治療的關鍵。治療上常采用滋養肝腎、健脾養血的方法。
徐州市中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張冰介紹,中藥水療是綜合康復中的一種手段。它既是運動療法、也是物理療法。與傳統康復方法相較而言,其是利用水溫、靜壓及中草藥等,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患兒體表。通過溫度、機械和化學刺激來緩解肌痙攣,改善循環,調節呼吸頻率,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強肌力,以提高平衡能力,促進大運動坐、站、爬、行的恢復。在水中,為了抗水壓,要增強呼吸功能,需要增大胸廓運動力度,并可使胸廓肌肉放松,有助于呼吸節律的調整,加強發聲,使患兒呼吸順暢,說話聲音變大,語言流利,并可改善咀嚼、咽下動作。中藥浴液能刺激皮膚,改善循環,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等功效,可以改善肌肉血液循環及營養代謝,緩解肌肉痙攣,對運動障礙患兒肌肉萎縮,提高四肢、頸部及腰背部肌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改善關節的活動度,及營養不良有著較好的康復作用。通過藥浴可達到:緩和肌緊張,使患兒得到活動身體的快樂;學習控制全身肌肉和身體的平衡及頭的控制能力,能夠強化呼吸器官功能,不僅可以改善肢體運動障礙,也有助于智力、語言能力的開發,是其他治療無法代替的。
中藥水療采用氣泡浴、渦流浴,水溫為36~38℃進行。根據辯證分型肝腎虧虛加入熟地、五加皮、枸杞、山茱萸、懷牛膝等,脾胃虛弱加入黃芪、白術、黨參、砂仁、甘草等,瘀阻腦絡加入當歸、川穹、石菖蒲、鉤藤、桑枝、羚羊角等中藥。中藥水療一方面利用水本身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中醫特色治療,綜合作用于腦癱患兒,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療時藥浴劑穿透皮膚進入血液循環,可以不經過肝臟的“首過效應”和胃腸道的破壞,且皮膚間層還有儲存作用,使藥物濃度曲線平緩,避免了“峰谷現象”,提供可預定的和較長的作用時間,維持穩定持久的血藥濃度,毒性及不良反應小,使用方便。尤其痙攣型腦癱患兒在藥物水療后再行功能訓練,因降低了肌張力,緩解了肌痙攣,使患兒更愿意接受和配合運動功能訓練。對于降低腓腸肌痙攣者效果明顯,可在2-3周內使足踝關節的活動度增大,運動功能改善。
中藥水療是徐州市中醫院康復醫學科今年新引進的治療項目,綜合針灸,推拿,功能訓練,經顱磁刺激等治療技術,一定會給腦癱患兒及家長帶來福音。
徐州中醫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