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人口10%的醫療問題源于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關節疾病,60歲以上患病率50%,75歲以上患病率80%,致殘率高達53%。骨關節炎已經成為老年人致殘頭號殺手。
骨關節炎是什么
據市中醫院骨二科主任劉詩榮介紹,骨關節炎由多種因素(生物力學,生物化學與基因),相互作用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致的關節疾病。特點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
骨關節炎的病因
中醫認為骨關節炎病因與肝腎虧損和慢性勞損有關。骨關節炎可分為原發性骨關節炎和繼發性骨關節炎。
原發性骨關節炎病因不明,易患因素:年齡大于55歲多發,女性多于男性,此外,肥胖、遺傳基因、性激素、環境也有影響。
繼發性骨關節炎病因:先天性發育異常;關節內骨折,半月板破裂;肢體力線異常(先天、后天);感染性關節炎后繼發;骨壞死后繼發。
骨關節炎癥狀有哪些?
疼痛:主動伸屈膝關節時引起髕下摩擦感及疼痛為早期癥狀,上下樓梯或由坐位站起等動作中疼痛明顯,早期疼痛為發作性,晚期為持續性。
畸形:膝關節可出現內翻或外翻畸形,關節骨緣增大。有些患者不能完全伸直膝關節,嚴重者則膝關節呈屈曲攣縮畸形。
腫脹:部分患者關節腫脹,并反復發作。
此外還有,能聽到骨摩擦音,關節活動無力、活動障礙、晨僵、休息痛等。
骨關節炎治療方法
骨關節炎的治療目的主要是減輕或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或恢復關節功能和改善生活質量。
在治療原則上,主要以非藥物與藥物相結合,必要時手術治療。強調治療應個體化,結合病人自身情況,選擇合適治療方案。如,年齡、性別、體重、危險因素病變部位及程度。
1.非藥物治療
目的是減輕疼痛,改善功能,使患者認識疾病的性質和預后。強調患者教育、物理治療、活動輔助方法、改變負重力線。
健康教育:避免不良姿勢和長時間跑、跳、 蹲等動作,以及不合理的運動,如:爬上,爬樓梯。
減肥:減少關節的負重。
有氧運動:騎自行車、游泳、散步等。
關節功能和肌力的訓練:非負重下關節的最大活動和肌肉的鍛煉,如空蹬自行車和股四頭肌的鍛煉等。
物理治療: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以減輕炎癥反應,如:針灸、按摩、熱療、中頻、紅外線、超聲波等。
行走支撐:減少關節負重,如:手杖、拐杖、助行器等。
2.手術治療
游離體摘除術:關節清理術;截骨術;關節融合術;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
3.藥物治療
局部藥物治療:外用膏劑;全身藥物治療:非甾體抗炎藥;其他止痛劑,如:曲馬多;激素制劑;關節腔注射;改善病情類藥物及軟骨保護劑;中醫中藥治療,如:腫痛安膠囊。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