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院/中醫頻道:中醫稱痤瘡為“肺風粉刺”,主要由于先天素體腎陰不足,相火天葵過旺,加之后天飲食生活失調,肺胃火熱上蒸頭面,血熱郁滯而成,臨床主要分為陰虛內熱、肺胃血熱、痰瘀互結、沖任不調四型。徐州市中醫院皮膚科專家李敬果表示,根據病因病機和主要證型,本病治療總法則:滋陰瀉火,涼血活血,清肺解毒,調理沖任。
(1)陰虛內熱 證候特點:面部以皮色粉刺和丘疹為主,伴口干,心煩,失眠多夢,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滋陰瀉火,清肺涼血。選方:消痤湯。主要藥物:女貞子,旱蓮草,知母,黃柏,蒲公英,生地黃,丹參,魚腥草,連翹等。
(2)瘀熱痰結 證候特點:面部以紅色或暗紅色結節、囊腫為主,伴有膿皰、疤痕、色素沉著。舌紅或暗紅苔薄黃,脈細澀或弦滑。治法:養陰清熱,化瘀散結。選方:桃紅四物湯合消痤湯加減。主要藥物:生地黃,桃仁,紅花,赤芍,丹參,女貞子,旱蓮草,魚腥草,蒲公英,郁金等。
(3)沖任不調 證候特點:見于女子,面部皮疹的發生和輕重與月經周期有明顯關系。經前面部皮疹明顯增多加重,月經后皮疹減少減輕,或伴有月經不調,月經量少,經前心煩易怒,乳脹不適。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數。治法:養陰清熱,調理沖任。選方:柴胡疏肝湯合消痤湯加減。主要藥物:柴胡,郁金,白芍,女貞子,旱蓮草,魚腥草,蒲公英,丹參,山楂等。
徐州中醫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