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七十多歲的李阿姨雙踝關節每天早起僵硬,痛疼劇烈,無法行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焦急的她來到徐州市中醫院風濕腎內科就診,經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針對李阿姨的病情,徐州市中醫院風濕腎內科采用了腕踝針止疼配合中藥外敷的中醫藥特色療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李阿姨踝關節處的疼痛和不適感得到了明顯的緩解。出院后的她又能自由自在地遛彎,生活重新煥發出陽光與活力。
腕踝針
《黃帝內經》記載: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腕踝針作為一種獨特的針刺療法,通過在腕部和踝部選取相應的點,沿肢體縱軸用銀針進行皮下淺刺。通過針刺皮部,調整相應的經絡和臟腑功能,調和營衛,緩解疼痛,起效迅速。
中藥外敷
中藥外敷采用醫院自制制劑金黃膏。金黃膏出自古籍《醫宗金鑒》,用大黃、黃柏、蒼術、川樸、姜黃、白芷、南星、陳皮、天花粉、甘草等中藥磨成粉后,用蜂蜜調制成膏狀,外敷于患處關節處,具有清熱化濕、消腫通絡和散瘀化痰的功效。中藥外敷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與晨僵癥狀。
什么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外周關節滑膜炎癥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醫上屬痹病范疇。《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由于風、寒、濕、熱等邪氣閉阻經絡,導致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等處發生疼痛、重著、酸楚、麻木,或關節屈伸不利、僵硬、腫大、變形等癥狀的病證,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中醫特色護理技術
徐州市中醫院風濕腎內科,開展了多種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如運用電子艾灸儀在腎腧穴,腰陽關,三焦,氣海等穴位進行艾灸治療,既保留了傳統艾灸的療效,又避免了明火使用可能帶來的燙傷風險,安全性更高。
藥物罐治療則是將竹罐在藥液中浸煮,結合傳統拔罐的方法,根據病變部位及病情,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治療,雙管齊下,可有效緩解患者不適。
此外,耳穴貼壓、中藥穴位貼敷等中醫特色療法也被廣泛應用于患者的康復過程中,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徐州市中醫院風濕腎內科作為國家中醫優勢專科,不斷傳承和發揚中醫精髓,在實踐中探索和創新中醫護理技術,提升服務質量,運用中醫特色護理促進患者的康復,詮釋優質護理新內涵。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